图为余春蕾在走访群众。
2019年,我有幸加入到纪检监察干部的队伍。初涉纪检工作,要从头开始学起,看工作日志是最快熟悉业务的方法。当我翻到一篇特殊的“工作日志”时,内心激起了许多的涟漪,寥寥数十页记载着挂榜山村全体帮扶干部一个特殊的故事。
2019年初的一天,泉都纪工委来到挂榜山村督查脱贫攻坚工作,一位群众主动来反映问题,他叫杨林,是位外出务工多年的返乡人员,一个人带着三个小孩,家里条件很困难,两个小孩到派出所上不到户,无法读书,多次向村委会和帮扶干部反映过,但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按照总书记提出“扶真贫、真扶贫”的指导精神,纪工委带着问题,找到时任的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在做调查笔录时,却发现了更多的故事。
2018年初,杨林带着妻子和三个小孩回家过年,因为长年在外务工,羊肠小道无迹可寻,房前屋后野草都有半人高了,可谓家徒四壁,妻子见此,断然转身离去,留下无助的丈夫,7岁的女儿和两个不满4岁的儿子见状一路痛哭追赶,可惜也没能追回自己的母亲。帮扶干部闻讯而来,了解情况,安抚一家人的情绪,随即凑钱分工。一组购买家具和生活物资,一组打扫卫生清理杂草,接通水、电,使其暂时安顿了下来。之后帮扶干部主动对接、协调,为他家解决了临时救助和低保,申请了最高标准的危改,同步启动了他家的串户路和三改工程,剩余的资金缺口全是帮扶干部凑钱解决;因杨林白天要照顾小孩不能务工,帮扶干部多次与相关部门协调,为他争取了护路员的工作,并且联系了一份晚上卸肥料的工作补贴家用;但因杨林未领结婚证,两个儿子是在海口出生的,没有出生证明,无法上户,所以两个儿子无法入学,低保也不能纳入。
这些困难环环相扣,几乎无法解决。带着杨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以及全体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希望,督查组向街道党工委汇报,最终同意对杨林家的上户难题特事特办,按调查程序来认定家庭关系,办理上户,使其他难题也迎刃而解。
帮扶干部说,在大家的努力下,杨林的妻子看到焕然一新的家,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和干部的真情努力,终于回心转意。如今,三个小孩再次感受到母亲的温暖,杨林也可以安心务工,年迈的父亲即将刑满释放,一家人终于度过艰难困苦,迎来了团圆,幸福美满地新生活即将启航。
合上手中的笔录,我的心里感慨万千:我们的身边有着无数的“杨荣式”好干部,他们帮忙不添乱、扶贫不图名、实干见真情。这份特殊的笔录,不仅是杨林一家从流离失所到安居乐业、从水深火热到幸福美满的见证,更是“杨荣式”好干部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缩影。(石阡县泉都街道纪工委 余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