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龙世昌雕像。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烈士陵园,有一个手执机枪的雕像,就是豪气凛然,双手紧握爆破筒,用身躯抵住爆破筒,炸毁敌堡而牺牲,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追记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龙世昌。
龙世昌,1928年7月出生于松桃县平茶乡低哨村(今世昌街道世昌村)。1950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在15军45师134团3营8连1排1班当战士。
他英勇善战,机智过人。1952年10月14日,举世瞩目的朝鲜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凌晨三点半,上甘岭战役爆发,敌军计划用一天的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当时,敌军集结三百二十多门重炮,二十七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泄这个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小山包上。敌军每日发射30 万发炮弹,同时用飞机投掷500 多枚重型炸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剩。
10月18日,为了反击敌人,45师134团3营8连战士秘密进入597.9高地主峰地带的坑道,两路冲向敌人。10 月19 日凌晨,一路从左边前进,直取7号阵地;一路从右边攻克3号和7号阵地。龙世昌在右路,他紧紧地跟着掩护部队层层延伸的炮火,恨不得立即消灭敌人。
面对敌人的猛力扫射,龙世昌只能趴在地上向主峰匍匐前进。龙世昌第一个登上主峰山背,敌人的机枪火力封锁了道路。龙世昌灵活机动,箭步跳进一个弹坑里,端起冲锋枪,狠狠地打击敌人,战士们迅速向主峰,很快消灭敌人,夺回了主峰。随后,部队又迅速向9号阵地进攻,又遇敌人的火力封锁,阻止了前进道路。就在此时,龙世昌被敌人的子弹打中,手臂和腿部负伤。他感到腿部沉重,不好使唤。战友劝他撤离阵地,他仍以坚强的意志始终坚守,匍匐前进,与敌人顽强拼搏。
连续爆破了两个敌地堡时,8连继续向敌军9 号阵地进攻。由于9号阵地十分顽固,加之旁边的一个小堡,敌军火力凶猛,攻击受阻。龙世昌迅速地将一枚手雷投进敌人地堡。炸毁了小的地堡,龙世昌看着爆破组长田景全倒下了,重新昌拿起田景全手中的爆破筒,在战友的掩护下,迅速向敌人的大地堡冲去。硝烟散去,龙世昌慢慢地向地堡爬去。当他爬到大地堡旁边时,便站起来,紧紧地握着已经拉火冒着白烟的爆破筒迅速插进敌人的地堡,7秒钟就要爆炸,爆破筒“吱吱”冒着白色火焰,一秒、两秒、三秒……眼看就要爆炸了,狡猾的敌人却把爆破筒从射击孔里退了出来,正好落在龙世昌的身边,团团白烟扑面而来。说时迟,那时快,龙世昌顺势抓起爆破筒,对准敌人的射击孔又插进了地堡。地堡的敌人与龙世昌各执一端爆破筒,敌人拼命地往外推,龙世昌使劲地往里顶。为了炸掉地堡,龙世昌毅然用胸脯死死抵住爆破筒。“轰隆”一声巨响,坚固的地堡被炸毁了,反击部队迅速地冲了上来,占领主峰阵地,把残敌全部歼灭,与敌人同归于尽。龙世昌壮烈牺牲了,时年24岁,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龙世昌牺牲后,195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给龙世昌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授予龙世昌“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追授他二级国旗勋章,并将一所小学命名为“世昌小学”。1954年,松桃人民为了缅怀龙世昌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龙世昌所在的区、乡、村和小学更名为世昌区、世昌乡、世昌村、世昌小学。1953年,龙世昌的母亲被选为贵州省各族人民国庆观礼团代表,前往北京国庆欢礼得到毛主席的接见。2003年4月,松桃县人民政府在松桃烈士陵园内竖雕像。2006年,松桃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县城修建世昌广场立龙世昌雕塑,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龙世昌的英雄事迹载入《志愿军英雄传》《辞海》《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等书籍。
有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龙世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骄傲,是贵州人民的骄做,是苗家的好儿子,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松桃自治县纪委监委 唐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