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洪在群众家中走访。
2021年1月13日,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先联村的入村水泥路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地白,远远看起来就像一条连心线,路的那头连接着群众发展的所思所盼,路的这头连接着帮扶干部的昼夜辛劳。
谈起脱贫攻坚帮扶感受时,刘仁洪同志盯着这条入村的道路良久才言道:“责任重于山,帮扶干部就是搬山工,要想方设法确保这份责任圆满完成”。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帮扶工作的诀窍就在于你在帮扶工作中对群众付诸多少真心和实际行动。
先联村是德江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共建档立卡户138户62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8.01%,当这个村的帮扶责任压实在德江县财政局时,就注定每位结对帮扶干部肩上担下了一份如山之重的责任。
随着德江县整县脱贫摘帽攻坚战打响,按照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部署,刘仁洪同志共帮扶4户14人,担任办公室负责人的他,既要做好县财政局办公室日常工作,还要协调安排好全局干部的帮扶后勤服务,除了“帮扶日”,其余帮扶工作都是在“加班”的情况下完成的。翻开他的脱贫攻坚帮扶记录本,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群众需要和因户施策的脱贫方案。
他说:“没办法,工作太忙,只有一一记录仔细,才能及时提醒自己解决帮扶户的问题和困难”。群众工作是党的核心工作,服务群众的方式千万种,唯有将群众的大事、小事时时放在心上,才是一位人民公仆的难能可贵之处。
“扶贫先扶智和志”,其中“扶志”成了近年来帮扶工作的主要内容。田宏平就是典型靠“扶志”摆脱贫困的帮扶对象之一。刚开始接触田宏平,他有些怨气,认为在家里做没有发展空间,打算外出务工。刘仁洪同志用多聊、多听、多发现的沟通方式,通过不断的聊天,与他熟悉了起来。
田宏平好客,每回去他家,他都要留人吃饭。德江有个习俗,来家里吃了饭,做了客就是亲戚,慢慢地两人,两人就像亲兄弟一样无话不说。在深入了解后,刘仁洪发现田宏平虽然爱抱怨,但是对村里面的发展却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见地,于是,刘仁洪同志以此为切入点,鼓励他竞选村干。
经过几次三番的劝说,田宏平萌生了竞选的念头,在村里面先行带头脱了贫,当选了村干部后,他领头开办村里面第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其他群众致富,2020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上年翻了几翻,成了全村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在刘仁洪同志的电话通讯簿上有一个置顶的常用联系人——田孃孃,他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打电话询问这位年近七旬老人的身体情况和生活需求。田孃孃患慢性病多年,做过心脏手术,儿子全部外出务工,成了空巢老人。“孃孃,今天服药了没啊?要按时服药哟,不然病发了又要去医院。”这样的叮嘱成了刘仁洪与田孃孃老人最直接又最温馨的沟通方式。
每次下村入户,刘仁洪都会自掏腰包给老人买一些生活用品,当老人再三拒绝时,他都会想法设法让老人收下。在邻居眼中,这个帮扶干部比儿子都还“亲”!
2019年6月6日,泉口镇突遇刮大风、强降雨,他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田孃孃老人家查看是否受灾受损,临走时,老人走到房屋山头目送了他离开后,老人才念念不舍的回去。
“每次去田孃孃家,她都有说不完的话要倾诉,我每次都耐心倾听老人家讲她从年轻到现在的一些故事,有时经常在老人眼里看到感动的泪水。”刘仁洪说到这里时,眼神分外坚定。
“你们这些城里的帮扶干部,怕是看不惯我们农村的哦,到处都脏兮兮的。”每次刘仁洪跟田忠开展帮扶工作时,田忠就会和他开玩笑。
田忠家有6人,180平方米砖混结构房屋二楼未装修,看起来脏乱不堪。经过了解,田忠家两个儿子均在浙江务工,种植业、养殖业也还稳定,于是就动员田忠把房子装修好。
“烂房子怎么娶得到好媳妇?别人来一看就吓跑了”,通过沟通,向他们宣传危房改造政策。如今,通过一家努力将房屋进行了装修,住上宽敞明亮干净的房子,房子好了,生活卫生习惯也随之改变,田忠的转变赢得了乡里乡亲的好评。
49岁的田金与85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老母亲总是舍不得扔掉旧物品,房间里塞得乱七八糟。经过对其宣传预防火灾事故须知后,将老人房间进行收拾,换了张新床和新被子。就这样,每次入户他都会帮助老人收拾一次卫生。
如今,住惯了干净环境的老人,不用帮扶干部提醒,时时都会将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养成了勤俭自强、讲究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由于表现好,起到带头作用,村民集体同意将田金聘用为村保洁员岗位,每月800元的工资他十分满意,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问题。
“老百姓的脸皮其实最薄,帮扶干部只要动起手来,给老百姓做好标杆,他们是会跟着你的行动而改变的”。先联村于2019年成功出列,改变了长期的脏、乱、差的面貌,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2020年5月,刘仁洪同志被组织安排转岗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但他没有申请退出,仍然一如既往地和先联村攻坚队做好帮扶工作,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脱贫攻坚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试金石,唯有用心倾情帮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才能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德江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