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长号唢呐之乡——印江

来源:铜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1-02-26 11:52:12 点击:

【史海钩沉】图为印江自治县合水镇长号唢呐队正在演奏.jpg印江自治县合水镇长号唢呐队正在演奏。

 

印江自治县合水镇长号唢呐源于明、清护国禅寺佛乐和都司衙门军乐。在传承和发展上有一批著名的优秀老艺人,唢呐、长号、锣鼓配合,组成6—8人吹打乐演奏队伍,为百姓的婚嫁、生老病死等民俗文化服务,演奏技艺和编创曲牌的水平不断提高,深受人们青睐,因而流传印江全境。

长号唢呐是表现百姓喜怒哀乐情绪,营造和渲染气氛的吹打乐曲。常以坐堂吹奏形式表演。长号穿空裂云,如神鳌鼓浪;唢呐园润清幽,如神凤飞鸣。长号没有乐曲,只能吹一低一高的八度泛音;唢呐有曲牌近100曲。锣鼓在乐曲演奏中“小打”,在乐曲前后“大打”。

演奏技术上一人能吹双号,二人交换按唢呐音孔吹奏。收鼓两腮用鼻孔换气,可吹奏任意长音而无换气痕迹;放松和收紧两唇可分别平吹低音和超吹高音;用舌尖速打哨口而产生吐音;手指直按直放音孔而发生保持音;手指在音孔上抹动产生滑音效果;音孔按半孔得半音程;手指不断速打音孔产生颤音效果。

唢呐乐器均由艺人就地取材自制,主要部件木管用檀木、黄杨木或桐子木镂空;平均开孔,没有半音程,相邻两孔音都是大二度,共开8个孔,正面7孔,后面一孔开在最上面两孔之间,平均开孔的好处是便于转调。

唢呐曲牌有两类。一类是不拘场合随时可吹的“散曲”,曲目量多,每曲都可以独立演奏。另一类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成大型组曲的《放牌》,常在迎宾客和晚宴后演奏,每一牌是由若干“散曲”组成的,属联曲体裁。一般喜事演奏五牌,丧事演奏七牌。每一牌都可独立,又可几牌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组曲。《放牌》是唢呐曲牌中最华彩的民族吹打交响乐曲。每牌的结构为:吹长号→打锣鼓+唢呐长音引子→若干散曲→丝竹乐曲“细吹”→吹长号→打锣鼓和放鞭炮。即:引子(各牌均同) 呈示部分(若干散曲) 高潮部分(若干散曲)和尾声“细吹” 吹长号打锣鼓放鞭炮。

唢呐曲牌大部分是以工尺调命名的,用“567123(4)”六声音阶,徵调式和羽调式较多,也有结束在宫、商、角等音的调式。曲式结构常见A B A(或A′)的三段式,各曲各段很少转调,但有调性的转换,反复较多。旋律进行中七度(5—4)(5—6)、六度(5—7)、五度(3—6、2—5)、四度(3—7)等大跳音程较多。乐曲没有复调、和声,只有两支唢呐在筒音上奏成一个简单的同度或八度和声,在段落的终止音上,明亮的唢呐与深沉的大号两种音色对比配合,才有一点复调效果。乐句以规则和不规则的两种结合,以不规则乐句为多。

合水长号唢呐常在婚嫁、生老病死等“红白”民俗活动中演奏,是团聚民族、家族、亲友,地方和谐相处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土家族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1993年3 月,省文化厅命名为“长号唢呐艺术之乡”。(印江自治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