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碧江区铜兴街道响塘龙易地搬迁安置区扶贫工厂生产车间
近日,位于铜仁市碧江区铜兴街道响塘龙易地搬迁安置区内的鑫汇实业有限公司复工了。走进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碌着赶制衣服,随着缝纫机飞速转动,开袋、接袖、合缝、压线后,一件件崭新的衣服在居民灵巧的手中制作完成。
此前,碧江区受铜仁城区疫情影响,导致部分生产企业停工停产。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后,该区铜兴街道纪检监察干部第一时间到辖区开展“访村寨、重监督、助振兴”专项行动。
“刚开工没几天,就受疫情影响停工了,客户还等着订单哩,心里很着急……”刚走进鑫汇实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凡福军就走上前反映。
铜兴街道响塘龙社区是一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共有355户搬迁群众,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希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铜兴街道合理优化安置点闲置资源,积极打造就业产业,吸纳安置点闲置劳动力,增加搬迁群众收入。但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工厂经常停工停产,导致搬迁群众就业不稳定。
“工厂有多少搬迁群众务工?赶制订单需不需要继续招工?”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向公司负责人了解群众就业及复工复产情况。
“我们为安置点的群众提供了40余个就业岗位,还需要招工。”公司负责人凡福军说。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搬迁群众就业、收入情况,铜兴街道纪工委立即统筹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力量,入户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采取“嵌入式”监督方式,对相关站所、村(社区)走访摸排群众生活、就业和企业复工复产等情况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发现一个问题、督促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从松桃搬迁来的群众罗映辉家有7口人,3个孩子在附近上学,自从工厂开工后,她到工厂上班,从一名留守妇女变成了一名上班族。
“复工了,我就能继续挣生活费,每个月收入三、四千元,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响塘龙社区居民罗映辉说。
在监督的推动下,该安置点的350余户搬迁群众通过各种务工形式,实现了1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稳定增收,搬迁群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针对此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群众就业不稳定等民生问题,碧江区纪委监委举一反三,紧盯医疗、就业、惠民补贴等民生“小切口”,统筹区、乡、村监督力量,采取“片区协作”“室组地”联动等方式,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持续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让人民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8个,立案10件,党纪政务处分2人。(碧江区纪委监委 吴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