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丨 手记:将为民情怀贯穿于监督执纪始终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3-01-04 08:52:16 点击:

图为铜仁市万山区纪委监委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刘兴刚到联系单位开展监督检查。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恪守清正廉洁,倾听群众诉求,尤其对于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万不可轻忽大意……”刚“入行”时,前辈的谆谆教诲,让我始终受益。

那时,正值农村危房改造,我被安排到信访室负责接待上访群众。某天,一名六十多岁的老伯一大早便来向我们反映:怀疑村干部截留了自己的危房改造补助款。

“改造款都是直接分发到个人,怎么会被截留?”

“因为我没有房子,都是借住在亲戚家,所以把一万元的补助交给村干部让他替我选购房屋,没想到最后却返给我一套村里的老房子,乡亲们都说我亏了。”

群众诉求无小事。了解基本情况后,我和同事当即决定跟随老伯回村一探究竟。通过多方询问相关人员、核查房屋出卖证明、装修票据、改造流水等,最终查明:村干部截留部分危房改造补助款确有其事。随即,我们找到了该名村干部进行谈话。

“当时,我拿着那一万块到处物色房屋,恰好发现村里有一处老屋闲置,价格实惠,加上装修改造、请客吃饭也才6500块。原本省了钱是件好事,可谁知我鬼迷心窍,想着自己奔波辛苦,也该得点劳务费,就偷偷截留了剩下的钱……”面对调查组的询问,一直胆战心惊的村干部全盘招来。

最终,该名村干部受到批评教育,余下的3500元补助款也全部返还老伯。事情到此告一段落,却不料没过多久,老伯又一次前来上访。

“老伯,是退款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不是不是”,老伯听了止不住摇头,直接递给我一个大黑袋子,“刚从河里抓到的团鱼,特意带来给你们尝尝鲜,我无儿无女也没什么朋友,多亏有你们关心……你们千万别推辞,我从村里赶来,花了大半天,可不能让我白跑了!”

听着老伯的“心里话”,我既感动又羞愧,随即委婉谢拒了老伯的好意,“明明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尽了分内之责,哪里需要什么感谢呢?”

后来,开展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工作,我被调整至纪检监察室,专门负责审查调查工作。不久便接到群众反映称,谢桥街道办事处林业环保站站长陈某涉嫌违纪。

根据举报线索,我和同事兵分多路去各大银行调流水、跑村入户核底单、到相关单位查资料、找知悉人员问情况,对问题逐一筛查分析,最后核实发现陈某在任谢桥林业环保站负责人、站长期间,安排该站副站长兼报账员何某通过多填临时护林员出勤天数、多填管护费、虚报人头数、虚列各村防火横幅标牌等方式,编制虚假清册将林业局下拨谢桥林业环保站2014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30800元全部套出,从中虚列支出55700元。

虚报、冲账、报销一气呵成,手法何以如此熟稔,环节怎能如此畅通?抱着疑问,我和同事决定以报销单为切口继续深入调查。

经过查阅历年报账单、收据流水,谜底逐渐揭晓。原来,早在2013年,陈某便通过安排何某先在谢桥办事处财政分局借出资金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费等支出,事后要求单位在职职工各自寻找发票对借出资金予以冲销的方式,向单位职工发放春节福利、下乡加班补贴、中秋节福利等各项支出共计37700元。

随后,我们找到陈某进行谈话。因自以为手段“天衣无缝”,陈某起初并不配合,对待提问全都“一问三不知”。直到我们提及相关人名“点拨”,陈某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开始东拉西扯,试图搪塞过去。随着诸多票据、账单、签名的相继“亮相”,面对桩桩“铁证”,陈某自知“纸包不住火”,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违纪违规行为。

“最初只是想着给大家发点福利,想岔了法子,吃到了甜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愧对组织栽培,愧对群众的信任,愧对家人子女……”看着陈某悔恨不已的表情,我陷入深思:如果没有纪检监察机关的深挖彻查,他真的能如其所言及时收手吗?结果大抵是不能的,毕竟银钱有限、欲壑难填,人的欲望就如高山滚石般,一经挑拨便再难自控。而纪检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背后,便是为了将这些欲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那些误入歧途的人拉回正途,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服务于民。

最终,陈某被给予撤职处分;区林业局收受礼品礼金的相关领导均被给予纪律处分;谢桥林业环保站在职职工被给予批评教育,违规发放福利予以收缴并上缴国库。

案件尘埃落定,我却明白,这不会是最后一案,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自我踏入纪检监察事业这扇大门起,就已经选择了与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不懈斗争的道路。其中艰险繁多,但只要想到那些笑容灿烂的脸庞,那些追悔莫及的面孔,以及这正气涤荡十年间,清风拂遍的“万山”,我便更加坚定了一往无前的信心和斗志。

如今,我已转至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岗位在变,但初心弥坚,我将更加耐心、细心、用心地做好本职工作,秉公执纪、为民解难,全力助推清廉万山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