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改革 | 铜仁市“四个三”积极探索基层监督新路径

时间:2023-12-04 09:52:37 点击:

2022年以来,铜仁市纪委监委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决策部署,按照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积极探索基层监督路径,统筹发挥好县乡村监督资源作用,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促进监督的“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监督检查发现问题2900个,同比增长110.76%;问题转线索数1645件,同比增长122.90%;线索转立案数904件,同比增长287.98%。

一、整合三级力量,强化监督协作。一是创新协作监督格局。坚持以不改变现行体制和人员隶属关系为前提,凝聚区(县)纪委监委、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三级资源力量,按照就近结合、优势互补、便于协调的原则,将各区(县)所有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划分为多个协作区,名称统一规范为“铜仁市XX区(县)纪检监察第X协作区”,变“单兵作战”为“片区作战”,形成区域协作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10个区(县)178个乡镇(街道)2887个村(社区)共组建协作区60个。二是构建协作监督模式。探索构建“1+1+N”的协作监督新模式,每个协作区由1名区(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牵头并担任指挥长,区(县)按片区各明确1个纪检监察室具体统筹开展工作,N个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参与,各纪检监察室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副书记作为成员。在区(县)纪委监委对应纪检监察室设立办公室,明确1名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联系协作区工作。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作为协作区村级监督联络员,协助开展有关工作。三是严明协作监督纪律。明确要求各协作区按照监督执纪执法工作规范开展工作,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密规定。在片区协作环节中,坚决杜绝被动应付、消极配合等问题,对不服从统一调配、推诿扯皮的予以批评提醒、限期整改。对不正确履职、贻误工作,应发现问题而没有发现或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理,造成重大影响的予以严肃处理。

二、突出三项任务,聚焦监督重点。一是抓好监督检查。结合纪委全会安排部署的专项整治和专项监督内容,聚焦系统和领域的突出问题,针对共性或者关联性问题,以及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抓住“关键少数”“关键问题”“关键环节”,采取“提级监督”“交叉监督”“日常监督”等方式,密切协作、契合互补,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今年以来,全市各区(县)协作区开展协作监督550余次,发现问题830余个,问题转立案线索354个。二是抓好案件查办。各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对发生在本辖区内的一般性案件,按照规定的办案程序要求自行承办。片区协作重在负责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包括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反映问题较多且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单独组织查处困难较大的案件;需要本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人员回避的案件;区(县)纪委监委交办需要协作办理的其他案件等。实行“一案一授权”“一案一汇报”“一案一剖析”。在各协作区组建案件交叉审理小组,集体研究讨论案件。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县)协作区协作查办案件344件。三是抓好调研督导。根据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关于“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要求,结合主题教育和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实际,调研式推进重点工作,研究解决基层监督工作具体问题,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总结协作区开展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工作的经验做法,梳理问题短板,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意见,探索形成了长效管用的工作机制10个。

三、畅通三个机制,规范监督程序。一是会议调度机制。协作区组长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研判会,集中分析研判有关问题,研究制定当前协作任务,协调解决协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作区指挥长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推进会,听取阶段性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对协作工作推进不力的开展提醒约谈。每年底召开一次述职会,各协作区组长将全年协作工作开展情况向区(县)纪委常委会专题述职,协作区指挥长作点评,通过述职点评,达到培训、指导目的。二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借助“互联网+监督”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查询、收集与腐败行为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广泛收集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所掌握的信息,认真分析研判,深挖彻查问题。共享组织部门、巡察机构等党内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加强与公安、信访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畅通问题线索移送通道,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发现和报送问题线索的流程。对各协作区开展工作的创新思路和方式方法,认真总结提炼,探索经验做法,形成书面材料,供各协作区参考借鉴。三是目标管理机制。区(县)纪委监委将协作成效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党风政风监督部门负责制定监督工作任务清单,定期汇总、分析、报告监督情况,将阶段性工作重点、日常监督情况通报、分析报告等提供给各协作区,及时下发工作提示,动态跟踪督查督办。案件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相关问题线索进行台账备案、集中管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送相关协作区,加强查办案件工作的组织协调。

四、创新三种方式,确保监督实效。一是立码监督。建设“铜仁立码监督”小程序,聚焦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网络监督平台,分系统分领域列出教育、医疗、民政、林业、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涉农政策、涉农项目、涉农资金情况,方便群众扫码监督举报,助力纪检监察机关精准落实政治监督,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各项涉农惠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2023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接到群众扫码监督举报发现问题420个,转立案42个。二是清单监督。部分区(县)纪委监委为了更好激发村级监督活力,提升基层监督质效,率先探索制定基层监督“一手册两清单”,制定乡镇(街道)监督工作手册、乡镇(街道)监督任务清单以及村级日常事务监督清单,照册监督、照单履职,助力精准发现问题。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职责,不断加强和规范村务监督工作,对村务决策和公开、“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涉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扶贫救助资金的申请发放和使用、乡村文明建设等应当监督的事项,形成监督清单,对监督事项全面监督、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发现涉嫌贪腐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向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报告。三是网格监督。由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统筹,探索每个村建立一个“廉情前哨站”,形成一张监督网,每张监督网由各村民小组组成。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委员分别担任廉情监督长、副监督长,按照各村民组户数一定比例,一个村民组选聘1至3名监督意识较强、服务意识较高的村民担任廉情监督员,将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及时向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报告。通过建立“廉情前哨站”,打造“廉情直通车”,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村民小组,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米”,实现基层监督有力、有序、有效。截至目前,部分区(县)已先行先试探索建立“网格化”监督网899个。2023年上半年,全市通过开展“网格化”监督等方式,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17起13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6人。(省委改革办根据铜仁市委改革办材料整理)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