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是落实‘三转’要求中不断推动乡镇纪检机制从双重管理向垂直管理转变、从常规领域向民生领域转变、从内部监督向外部监督转变的重要举措。”铜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郭智敏在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授牌仪式上掷地有声地说。
今年5月,该市组建了170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编织“四张网”,加强对民生项目监管,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确保民生项目在阳光下运行。
编织“防控网”,落实“责任地”
“现在,民生项目监督特派员对农业补贴、低保、救助救济等事项监督,咱们老百姓心里踏实了许多。”该市万山区下溪乡村民杨小妹对民生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信心满满。
诚然,在群众心中,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已成为落实惠民政策的“小纪委”。
民生项目资金量大、面宽、线长。该市结合实际,按照“市统领、县管理、乡镇设置”原则,成立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领导机构,细化了人权、财权、事权,明确了工作职责、内容、程序、权限、纪律等。
目前,该市组建170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并严格落实责任制,明确了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职责,重点对农村低保、危改、教育补助、合医、农村营养改善计划等民生项目资金开展监督检查,做到每一笔民生资金、每一处民生项目工程、每一项民生建设都有人管,有人跟踪的监管格局,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督体系,编织起网络分明、网点密布的“防控网”,确保民生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编织“公开网”,算清“明白帐”
“哪些群众领低保,公开了后就清楚;村级账目乱不乱,公开群众看一看;民生项目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是该市对民生项目资金公开活动中群众所编的顺口溜。
民生大于天。该市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阳光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将民生项目资金名称、来源、数量等,按要求列出清单,通过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墙报、公示牌等,向群众公开,变“砣砣账”为“明白账”,实现民生项目公示到点到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接受社会监督,避免资金截留、挪用、克扣、冒领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民生项目资金阳光运行。
“现在不管是学生补助,还是家电下乡补贴,是否全部兑现,民生特派组工作做得细,都要到家里进行逐一核查。”思南县大坪村雷公门组村民何兴齐对特派工作啧啧称道。
编织“监督网”,提高“满意度”
“过去,村民见干部进村,心里总有疙瘩;现在,民生特派组干部来村里,十分受欢迎,是群众的贴心人。”6月19日,市纪委监察局的几名干部进村入户检查民生项目资金时,在场的许多群众道出了心里话。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加强对民生项目资金监管,切实对资金拨付、发放使用、项目建设等进行常态化监管,定期或不定期进村入户了解农户家庭、住房、人员、收入等情况,核查补助对象是否符合条件、补助对象是否足额领取资金、发放名册是否与实际相符,确保民生资金发放到群众手中。
“你好,请问你是印江县沙子坡镇六洞村杨家组的杨再光吗?我们是核实了解一下你所购买的家电下乡补贴情况。”“我是,我买了洗衣、机冰箱各一台,补贴得到兑现了,感谢你们。”远在浙江宁波打工的村民杨再光接到民生特派组的核实电后,十分满意。
在该市各区县,像这样的核实电话,民生特派组每天都要打上百个。各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还公布了举报电话,实现民生项目资金监管村组全覆盖,资金拨付率达96.7%,群众满意度达98.5%。
编织“高压网”,增强“震慑力”
“感谢民生特派组为我追回8000多元钱,要不是你们,我的补贴就泡汤了。”8月25日,该市德江县稳坪镇炸鱼村村民杨朝明从该县第十九民生特派组姜国标手中领回农业补贴资金及退耕还林款8165.5元后,激动得热泪盈眶。
据介绍,该民生特派组在工作检查中发现稳坪镇干部安某私换他人存折名字,长期领取村民杨朝明的民生资金,及时将其追回,并对安某进行立案调查。
严格问责与查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该市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私分涉农民生项目资金的行为,依纪依法实行责任追究。
沿河县谯家镇耳当村村主任陶某评定低保不公被党内警告处分;思南县三道水乡川坪小学原校长任某某将贫困生生活补助费18750元未及时发放给学生擅自截留他用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违纪所得追回补发给贫困学生,并责成县教育局免去其校长职务、思南县塘头镇新坪村党支部书记谢某某贪污民生项目资金15113元被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截止8月底,该市民生项目特派组共发现问题4630件,涉及金额596.33万余元,办结526件,立案107件,结案60件,党政纪处分59件74人,移送司法10人。(铜仁市纪委 于红 苏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