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印江县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方式,转作风,搭平台,着力解决群众最期盼、最渴望的重、难点问题。
改矛盾处理方式,搭党员干部“有为”平台。针对群众矛盾问题的化解,该县创新建立县、乡群众工作委员会,以乡镇群众工作中心为纽带,以村群众工作站为基础,以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代理员为骨干的“四位一体”群众工作网络体系。整合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办职能,推行“三办一中心”并轨运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行县委常委“五个一”工作制度,明确县级领导每两个月到联系点开展工作1次以上,驻村干部每月到村工作20天以上,其中基层干部每人联系1户群众工作对象,每户制作便民联系卡、每天写民情日记、每村建民情台帐、每月报民情信息、每个矛盾纠纷有详尽的调查处理记录。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该县1562名干部组成365个驻村工作小组,走访群众26071人次,召开交流座谈会1009场次,帮助群众谋思路、出点子10643条,解决困难问题280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23起,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改领导监督方式,立领导干部“有畏”机制。该县推行“一把手”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制度,坚持“因岗定诺、务求实效”的原则,对“一把手”承诺的事项坚持“一把手”签字确认,县委督导组、县委活动办审核把关。同时,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教育,加大对承诺工作事项的督查和跟踪问效,将承诺事项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管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树模、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形成了推动干部服务群众的倒逼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截至目前,该县120位党政“一把手”结合个人和单位实际,围绕“四风”方面存在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分别承诺451个,明确解决措施和履诺时限,树立了一心为民的好作风。
改窗口运行方式,推窗口部门“有微”服务。该县各窗口单位以“优服务、提效能、展微笑”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的需求为落脚点,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舒心。严格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抓住“内设机构职能并联”、“集中进驻”和“充分授权”等全力推进90%审批部门和事项整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同时,对32个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甄别,取消县级行政审批事项58项,内部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1个。目前,该县已建立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32项制度;建立健全了帮办机制、精细化服务机制、效能监察和督促检查机制等制度,逐项完善设计流程图示;清理行政许可、审批、服务及收费项目352项,精减行政审批事项58项,办理总时限缩短69.33%,最大限度压缩了流程和条件,提升了行政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印江活动办 梅雪峰 田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