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河”越近 湿“脚”越多

时间:2014-11-13 15:14:15 点击:

新华网石家庄11月12日电 河北省某市一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的官员家中搜出现金上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贪腐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今年来,诸如邓某此类的“小官大贪”现象不断刺激公众眼球,一个县煤炭局长能拥有38套房子;一个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拥有十多辆车;一个县公安局副局长喝的茶叶一盒值上万元;县处级、乡科级干部,在许多人眼里是个小官,但个别小官家财少则千万,多达数亿元。“小官大贪”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让人触目惊心。以前人们总觉得只有手握重权,才有条件腐败,没想到小官受贿也能如此“疯狂”。

其实,有些“小官”往往处于管钱、管物等要害部门或关键岗位,极易发生权钱交易。因其“小”,又不易引起反腐机关重视,其腐败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如果单位领导长期失察,有关方面监管不力,忽视了思想教育和权力监督,一旦事发被查处,往往已是“大贪”。那么,小小官员的腐败根源究竟在哪里? 

“县官不如现管”。别小看小科员、小出纳员、小信贷员、村委会主任等“芝麻官”,他们手中权力的“含金量”不小,手握人、财、物以及行政审批权、监督管理权,他手中的权力就成了卡人咽喉的抓手,成了他大搞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的工具,干起坏事来也“得心应手”。在项目审批、工程质量验收、拆迁补偿发放等方面能说得上话的基层干部,很容易萌生钱权交易的邪念。之所以沦落为巨贪,其贪婪的本性和利欲薰心的胆子是一个重要因素,见利忘义、目无法纪、肆意妄为,使他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

为了防止湿“脚”,一是要加大教育,自觉穿上“防弹衣”。加强廉政警示教育,一旦发现腐败苗头,就要坚决出手惩治、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绝不给其喘息的机会。二是要完善制度,主动编制“权力笼”。从制度上、管理上、源头上扎紧“篱笆”,让每个权力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堵塞“小官大贪”的漏洞,确保“小权力”也能正确有效透明行使。三是要加强监督,对官员的监管,不应以其职位高低而有所区别,铲除腐败土壤的关键还是制度监督,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密织监督的天网,让官员时刻警醒自己“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确保权力正确有效透明行使。(玉屏侗族自治县纪委  刘德军)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