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农民利益,事关农村发展大计,事关农村和谐稳定大局。自2015年起,印江自治县开始探索以民生监督为主,牢牢抓住维护农民利益这个根本,通过对一系列民生项目的专项监察,把农村党务、政务、村务、财务、事务活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带动民意、民权、民利、民主、民风“大监督”机制的形成,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努力解决“用权一句话”、“决策一言堂”、“花钱一支笔”等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问题,努力使农民群众的每一项权利、每一分利益都不受侵犯,“大监督”成效逐步凸显。
民生+民意:监督落实群众话语权
民生监督的本质是督促国家惠民政策无间隙、无水分地全盘落实,是当前贵州省各级纪检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切入点,也是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政治氛围的警示灯。可以肯定,在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民生项目中,群众是政策的具体承受者,需要哪些政策,政策的好坏,落实的情况怎样,群众心里最清楚,最具有发言权。那么,在民生监督中,注重民意,认真落实民众的话语权尤其显得重要。透过“拍苍蝇、打老虎保护群众利益不受侵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目的,印江更深层次延伸民生监督的重要意义,把民意作为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满意度这个最“靠谱”的标准,在监督检查中让群众多一些话语权,从而反推政策落实到位,防止政策空转,严惩民生硕鼠。
民意是民生监督的“试纸”。针对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规、“小官大贪”、吃拿卡要等病症,印江建立“回头看”机制,分析问题,提炼出往年“述职述廉”的升级版,在全县推行村级“勤廉指数”测评。测评内容为各项民生项目的落实情况,测评对象为村干部、乡镇民生项目管理干部、分管领导、驻村干部,参与测评的为农村党员、群众代表、民生项目对象户等。对“勤廉指数”测评靠后的,由县纪委负责联系乡镇的常委领导对其进行约谈处置。不少村支书坦言:“勤廉指数测评不但考廉,还要考绩,的确压力很大”。
民意是民生监督的“归宿”。民生监督的最终去向归属于民意的落实。所谓民生无不牵系民众所盼、所想。众人皆知,监督的本身是拥护党纪条规,监督的本质是维护民众利益,监督的过程是落实民意,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各项民生服务更加高效便民,更加廉洁为民。为此,印江自治县纪委将民生监督与民意收集同步进行,针对住房、教育、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热点焦点,从乡镇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着手,紧盯相关部门民生项目的管理服务平台,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基础,在全县17个乡镇(街道)、374个村,紧紧围绕“一窗受理、内部运作、三级联动、分层服务”的便民服务体系,充分扣紧制度笼子,做到早发现、早查处、早落实,杜绝“人情费”、“关系费”和“账外账”、“小金库”,有效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进一步无水分、无杂音地落实民众话语权。
提升群众的话语地位,尊重和扩大群众话语权以维护和保障民众利益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社会政治稳定和谐安宁的重要方面。而民生监督的实质是代表人民群众,给群众话语权,党风廉政建设的“中国好声音”才能是由民众从肺腑发出的由衷赞颂。
民生+民权:监督村干如何用权
在乡镇,一些拥有一定实权的基层干部,长期浸泡在“一言堂”的陋习中,利欲熏心,轻视民权,不断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2015年,印江查处了侵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53件,占立案总数的73.6 %,一批“蝇贪”受到严惩。如刀坝乡勤俭村党支部书记杨再义非法占有农危改补助资金及截留农危改补助资金案、沙子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王江非法占有财政补贴资金案。
深思上述数据和案例的原因,民众监督权力的“缺位”也算是导致基层腐败的因素之一。纵观当前执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未来数年的改革中,发展并保障民权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监督的终极目的不应该是惩处,而是为了维护社会民众的合法权利,铸造理性平和的公民心态和避免基层社会治理走向失序,因此不能将民权保障置之度外。那么,民生监督必将成为保障农村基层民权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有效利用民生监督带动民权落实,监督基层干部的用权情况,从而维护更多人的利益?2015年,印江自治县纪委在深入开展民生监督专项检查中,以保障民权为切入点,监督村干部用权。该县就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认真系统比较分析,与成立村监委会同步,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监督网络,划片负责统筹民生监督工作。配备了64名乡镇专职监督员,配齐了374个村(社区)级监督网点监督员,从民生的角度,专门负责监督村干部如何用权,是否廉洁,是否公开透明,进一步保障民权落实。例如,印江自治县新寨镇实行了村务公开票决制,规定村务公开要经过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审议后再投票表决,满意率达到70%以上才能通过,村务公开让群众当“考官”有了制度保证。
在民生监督中,对于村级集体财务增减、非生产性开支明细这样一些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特别关注,普遍要求真正落实农村党务、政务、村务“三务公开”。印江自治县朗溪镇河西村在村里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网,利用LED显式屏,将征地补偿标准及发放、村财务季度支出、集体资金收入以及计划生育、低保金发放等内容,进行如期公示。与此同时,朗溪镇党务公开目录中,明确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状况公开,包括领导干部个人收入、配偶子女收入、家庭实际财产等内容,让群众的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等得到真正落实。
事实证明,保障民权,维护民利,不仅是民生监督的主要内容,也是构建农村“大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更能有效提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民生+民利:监督农村集体“钱柜子”
民生项目如一块香甜糯软的蛋糕,往往容易引来苍蝇的围攻、阻击。而当前,随着土地租让、山林承包、产业合作社、部门帮扶等的兴起,部分乡镇农村集体的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这块一点点鼓胀起来的蛋糕必将成为“小苍蝇”们重新开辟“地盘”的目标。
据印江自治县政府办公室信息报道,近年来,印江通过积极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目前,该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3万元(含3万元)的村有16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46%;集体经济收入在3—10万元的村有110个,占全县总村数的30%;10万元以上的村14个,占全县总村数的4%。2014年末,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778.41万元,与2013年的2375.44万元相比,增长16.96%。全县40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运转较好的有355个,占总数的88%,活力十足。
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和监督,越发成为农村工作中的难点,逐渐成为农村矛盾的焦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2015年,印江自治县纪委依托民生监督渠道,建立倒逼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三资”信息监管台账,从源头上划清公私界限和廉洁底线,防止私占、套取、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努力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民生+民主:监督村事由民做主
当下,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民主议事、决策、监督等制度的建立,形成更大范围内的村民自治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努力方向。那么,民生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民主协商、决策和监督于民生项目的实施更具备了重要意义。那么,在农村落实民生政策,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衡量决策中,如何能让民生监督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从而真正实现“公正为民、公开透明、公平利民”呢?
前不久,合水镇石万村在小城镇建设征地补偿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征地补偿款有的要按“田的面积分”,有的要按“居住人口分”,还有的提出“返迁户也要参加分配”,因为涉及个人自身利益,更多村民担心村干部在其中“玩猫腻”。众口难调,13次村民会议也不能形成统一意见。为防止矛盾激化,合水镇责成该镇民生监督组进村协调,要求监督组在运用工作经验时,要充分发挥村监督委员会自身村级事务民主监督职能。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了解各组历史沿袭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田各半”的分配方案,并建议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投票表决,结果得到90%以上村民的支持和同意,分配问题就此圆满解决。民生监督从民主这个层面上更好地保护了群众的自主权。
村民监督委员会只是印江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创新基层民主监督,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众多举措之一。早在2013年,为了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印江自治县纪委依据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在新业乡锅厂村建立了首个村民监督组织锅厂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科学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和检查验收标准。同时,将村民民主决策的重大项目的启动、实施、检查验收等情况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做到“我决策、你管理,你办事、我监督,你服务、我放心”,给全体村民一个“明白帐”。如今,监委会已经成为相对独立于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之外的“第三驾马车”,“盯”着村干部权力的运作,守着民生护着民利。在村组干部廉洁自律、村级组织党务事务公开、村组财务事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民生+民风:监督乡村风清气正
民生决定着民风社风的方向,而党风政风与民风社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无疑,监督以民众内心最纠结、最关心、最苦恼的民生焦点难点为着力点,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监督对象,示范带动,推进党风政风带动民风,培育清新健康的社风,是民生监督又一层深远意义。
前两年,印江农村滥办酒席之风愈演愈烈,“立碑酒”“开业酒”“还愿酒”“封顶酒”、“满月酒”五花八门,村民想方设法找理由办酒,各种名目的酒席让群众囿于人情世故,民风浊重。印江民生监督致力于监督乡村风清气正。在惩治滥办酒席的力度上再“加码”,按照村支部书记、乡镇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垂直部门和餐馆进行分类监督,以是否劝导制止、是否如实上报违规办酒件数、是否承办违规酒席等为监测指标,紧扣村干部职务、乡镇绩效考核奖金、部门年终考核一票制、餐馆营业执照等利益利害进行严肃查处。到2015年10月,印江制止处置党员干部滥办酒席案件28起,查处赌博案件3起。
在印江,民生监督深入推动国家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实现反腐倡廉拍苍蝇打老虎的同时,从廉政教育、德治礼序、民族传统等方面,间接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充分发挥案件案情的教化作用中,促进了移风易俗、除弊布新,扫除奢靡浪费、请托送礼、打牌赌博等各种不良风气,培育了清新健康的民风社风。
近年来,中央、省、市加大了惠民政策资金的投入,使群众得到了实惠。但众多违法违纪案件表明,惠民资金变成了“唐僧肉”,个个都要咬一口,让群众感觉惠民政策始终没有“落在身上”,就差“最后一公里”,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开展民生监督工作是适应新常态,应对当前基层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印江自治县探索构建“大监督”机制促进“大民生”,不仅是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更是纪检监察工作强化监督职能,有效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职责需要。(中共印江自治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