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是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之一。为此,我想请新寨乡吴书记谈谈你们是如何强化干部工作纪律,狠刹上下班‘走读’风的?”印江县纪委委员顾忠富提出问题后,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大伙尖着耳朵听新寨乡党委书记吴旭的回答。这种“问答式”述廉述责直接拷问部门、乡镇党委(党组)在履行“主体责任”中的措施和成效,大有“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一圈”的说服力,让大众更觉得公正敞亮,称赞不绝。
近日,印江县纪委在2014年部门、乡镇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述廉述责评议中创新方式,在“一把手”自主述廉述责的基础上,插入纪委委员随机提问这一环节,打破了以往党委(党组)书记“上来背书念稿,下来背后不搞”一人说了算的弊端,一问一答检验了“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意识是否贯穿工作始终,检验了党委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落实“主体责任”是否措施到位、成效显著,更加促进了评议的公正公平和实效有力。一是精选问题,提高述廉述责的针对性。该县纪委按照《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铜党办发〔2014〕81号)中对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履行“主体责任”的明细要求,结合全县工作实际,重点针对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民生利益、制度建设、教育监督等方面进行问题设置,避免了述廉述责内容空泛、态度松弛,促进了“述”的针对性和“廉、责”的真实性。二是随机问答,检验责任落实的真实性。述廉述责涉及乡镇、部门是几十号人,照着稿子念,说者如念经,按着稿子看,听者昏沉沉,哪句是真哪句是假,过后大笔一勾,一场评议走下来其实谁对谁都没负责。为确保述廉述责的真实性,印江县纪委动用了纪委委员的职责力量,在评议现场采取互动形式,纪委委员围绕如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如何加强民生项目资金监管、如何减少压缩三公经费等问题进行现场提问,指定党委(党组)书记就本部门、本乡镇落实情况进行阐述和回答。现场百多双耳朵听着,是否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的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做了就说得好,没做才扯来说”,一听就知分晓,切实确保了“述”的内容的真实性。三是现场评议,促进述廉述责的实效性。打“×”和打“√”是评价“优”与“差”不置可否的定论。该县根据问答效果,将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参与测评者,“眼耳”共同参与才能促进笔端的公正勾画。该县按照“优秀”、“满意”、“不满意”几个等次分别对党群部门、政府部门和乡镇进行测评。党群部门中县委办、人大办、组织部排名前三;政府部门中县政府办、财政局、人社局排名前三;乡镇中永义乡、新业乡、杨柳乡、杉树乡排列前三。测评结果与党风廉政建设年终目标的考核挂钩,将结果输入“干部实绩”系统,直接关系到干部的提拔任用。这样的现场测评也扭转了走过场、走形式、走程序的惯性思维行为,更加强化了“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进一步体现“主体责任”述廉述职评议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印江县纪委 杨胜蓉、陈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