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纪检监察部门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
职能“三转”提效益
“得益于‘三转’,我们才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查办案件。”该县沙子坡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川说。前不久,该镇马家庄村村民找到黄川,反映马家庄村委会主任冉某某破坏经济秩序问题。黄川带领纪委部门干部,通过一个星期调查,圆满解决了问题。
2014年,印江深化乡镇纪委“三转”工作改革,将各乡镇纪委工作重心放在监督执纪问责上,通过电话、报纸、微信、网络等方式,24小时接受群 众举报,同时推出“每月约谈”制度,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镇干部、村(居)干部进行一对一约谈。
据介绍,为彻底打破乡镇对纪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形式上不分管其他工作但暗地里安排的情况,该县纪委采取交叉办案、联合办案等方式,使乡镇在案件查办及监督工作方面专职专用。去年抽调42名纪检干部,组成8个工作组对17个乡镇危房补贴、低保、良种补贴、家电下乡等民生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入驻式、交叉式检查,推动了全县基层纪委工作回归主业。
该县规定每个乡镇确保有1名专职纪委书记和2名以上专职纪检干部,同时配合出台乡镇每月工作报告、工作例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乡 镇纪委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职能。
2014年,该县各乡镇纪委共开展明察暗访410次,受理各类信访举报220件,立案35件,查处违纪违规人员37人。
“铁规”整治转作风
日前,印江对擅离岗位、无故旷工的11名国家工作人员作出行政警告、开除公职等处理。
该县大力开展整治干部作风活动,对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处理,对干部作风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行查处。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以免职、责令辞职、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改任适合其特长的职务、同级交流、离职培训、离职休 养等方式进行调整。
对公车接待、上下班制度等进行督查,由暗访组定期不定期对干部上班情况进行督查;对违规操办酒席、利用公款进出娱乐场所的干部在县内媒体进行通报批评。据该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从启动整治干部滥办酒席活动以来,该县纪委打招呼制止违规操办酒席35人,党政纪处理违规操办酒席类9件,其中科级干部3人;公车私用2件,其中科级干部1人;违反工作纪律2件;违反公款消费3人;3名科级干部违反会风会纪被免职。全县教育系统大力开展教师作风建设,2014年开除公职7人、降低岗位等级1人、行政记过处分2人、行政警告3人。
今年,该县进一步增强反腐败工作合力,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列为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使该县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由原来的纪委、政法、组织、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察局、审计局8个部门扩大到10个职能部门,并建立了反腐败协调小组联席会议、查办案件专题会议、案件信息通报、案件(线索)移送(移交)、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5项反腐败协调工作制度,做到了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成果共享。截至 目前,该县联合办案3起,查处5人。
民生监督赢“民心”
“看到你们车上的字,就知道是来帮我们忙的。”日前,该县纪委的两名纪检干部开车到乡镇开展民生监督、政策宣传。途经天堂镇大院村时,下起了大雨,经过一陡坡处,由于路滑车辆无法通过,在路边躲雨的群众看见后,主动跑来帮忙推车。
该县把民生项目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17个乡镇特派组配备 人员64名,设立了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联络中心,负责联系和协调特派组工作。县财政投入经费188万元,为特派组配备了专用车、办公设备,确保民生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2014年以来,该县以民生项目资金为重点,开展民生项目监督检查68次,发现问题27个,要求及时整改41个,立案27件,结案26件,党政纪处分27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涉及资金903万元,收缴违规违纪资金857万元。(印江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