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密织三张“大网”抓实民生特派监督

时间:2015-04-22 08:13:12 点击:

近年来,碧江紧扣民生项目实施,织密队伍、监督、宣传三张“大网”,加强严密监管,让民生项目惠民生,民生资金帮民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密织队伍网,建立强大的监管主体力量。

2014年5月,碧江区纪委成立13个民生特派组,分别开拔各乡(镇、办事处),进行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民政资金、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专项督查。每个特派组配备了一辆民生特派车,分别由6个纪工委监察分局、13个乡镇办事处纪委干部、部门纪检组干部70余人组成。至2015年初,又将90个村(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纳入民生特派监管队伍。

“三个整合”措施利于特派人员充分发挥作用。为解决督查力量严重不足的短板,区纪委大胆创新,改变以往单打独斗、力量薄弱的局面,在检查人员和民生车辆安排上采取整体打包、整体推进。一是车辆整合。针对每次检查,13辆民生特派监督车辆集中到政府统一出发开赴某乡(镇、办事处),用强大的气势对农村危改项目中涉腐违法份子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同时也向人民群众表明了区纪委真抓严打、铁腕惩腐的决心。二是人员整合。针对每次检查,13个民生特派组人员整合成团,统一行动,深入到某乡(镇、办事处),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项。三是上下整合。每个特派组每到一个村组,都由本村村监会成员带路指引,村监会成员是本地人,更熟悉本村组情况,特派组成员带着任务到村组,村监会成员带着特派组进农户家,直接进行对照问题进行核实。同时在检查中,各组工作人员之间起到相互提醒、监督、纠正的作用,避免部分人员办理人情案、熟人案,用人海战术让问题无处遁形。

密织监督网,全面监督民生项目不留死角。

为有效推动工作并取得实效,该区纪委采取试点先查、全面检查、重点核查、平台审查、公示排查、问题筛查相结合的方式,以试点先行和整乡推进,逐个完成的模式开展专项检查。一是试点先查。在和平乡陈家寨村采取试点先行,再全面入户核实,通过采取试点方式,各特派组认为,基本掌握了入户调查的方式方法,方式得当,效果明显,试点成功,大力推广。二是全面普查。检查组根据农村危房改造台账和发放清楚,挨家挨户逐一进行全面普查,认真核对是否符合政策、补助金额多少、补助方式,乡、村、区级干部是否存在吃、拿、卡、要等现象。三是重点核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和归类,有对性的开展重点核查,注重证据的固定。四是平台审查。将所有涉及农村危改工程纳入电子监控平台范围,查漏补缺,看是否遗漏和偏差,实现对危改项目的动态科技监管。五是公示排查。在各乡(镇、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排查问题和纠纷,建立危改资金公示栏,接受群众对各种危改政策、资金拨付情况、资金年度运行情况、个人享受补贴情况等监督,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六是问题筛查。每次检查结束,检查组对发现的问题实行统一梳理、归纳和分析,从中发现案件的共性与个性,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共性问题整合改,个性问题单一改,在动态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完善工作方法,确保检查成效。

区纪委共出动工作人员1340余人次,深入90个村435个村组6570余户,梳理整合问题660余个。

密织宣传网,全民动员参与特派监督工作。

为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民生监督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以强大的宣传效应和舆论力量,形成让广大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区纪委民生特派组拓展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宣传。一是媒体宣传。各特派组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宣传栏等工具广泛宣传民生监督特派工作目的意义、职能职责、监督范围等,提升群众对民生特派工作知晓率。二是资料宣传。利用乡镇赶场天、驻村入户时机发放宣传资料,将举报电话以及联系方式发放给广大群众等,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并提供案件线索。三是走访宣传。民生特派组积极进村入户,向群众大力宣传民生相关政策。三是活动宣传。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开展的“感党恩、话民生、促小康”等系列文艺宣传及咨询活动,大力宣传民生项目政策和案件查办情况。根据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打造包括乡、镇、村、居和机关单位的示范点,为省、市现场观摩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打造铁腕护农的“碧江模式”。

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接到投诉举报50余起,办结46起。民生特派组做笔录230余份,收集群众反馈意见210余条。涉案金额423.63万元,收缴违规资金229.8 万元,立案35件,结案12件,党政纪处分12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6人。

碧江每个季度确立一个专项检查重点,下步,这支队伍将朝着新的领域进军按照“民生领域整治铸廉三年行动”要求紧锣密鼓开展工作 ,促进民生项目监督特派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碧江区纪委 潘碧花、龙佳丽)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