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纪委在围绕履行反腐主业,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创新民生项目监督工作模式,防止一些基层干部坐不住,管不牢,让还没有伸手的一线干部严守道德底线,避免越过纪律和法律的红线。
找准培训对象,强化业务精通。一是以会议培训的方式开展对基层监督力量的培训工作。以民生项目监督工作为主题,由县纪委组织乡镇纪委、各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针对村监委会的职能职责、近期监督内容、四风问题监督等及时进行业务指导和政策宣传,明确了监督范围,确保村监委会规范高效履行监督职能。目前,我县开展民生项目监督专题学习300余人次,召开专题会议共36次。二是组织18个民生监督组学习纪委监察局拟定的《石阡县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职责》、《石阡县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石阡县民生项目备案办法(试行)》等8个相关制度。组织民生项目监督组学习毕节七星关区、金沙县、黔东南岑巩县民生监督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了监督力量。
找准宣传对象,提升农民知晓率。为了让广大农村群众参与到民生监督工作中来,防止基层腐败势头蔓延,我们着重面对广大农村,民生项目既得利益者进行民生监督工作的宣传。在以微信、电视、网站等载体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的同时,分别在18个乡镇利用赶场天,在人群集中的路边摆设宣传讲解台,通过展示民生监督工作展板、典型案列展板、发放民生监督明白卡片、现场播放民生监督宣传片、现场讲解民生问题等方式,切实提高了民生项目监督工作知晓率,减少了民生项目案件的发生。今年来,我县制作民生监督展板80个,发放明白卡10000余份,播放宣传片40余场,电视广播宣传20余次。
找准公开对象,实现干群共同监督。我们创新监督模式以一个平台和一张地图为载体,实现村级民生项目公开化。一个平台就是开设一个村级党务、政务公开微信公众平台,把在该村实施的各项惠民政策、县纪委相关文件规定以及民生资金发放的情况以图片、文字形式定期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让社会各界参与到村级民生项目监督工作中来。一张地图就是绘制“民生监督图”,将一个村村民的户主姓名、居住情况、该户民生资金享受情况、交通路线分布等信息客观真实地反映在一张图上,为村级民生监督工作建立起了公开监督的平台,提升了民生项目全方位监督功能,使民生项目合理分配、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提供了保障。
找准监督对象,定向精准发力。通过我们认真研究民生项目监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监督进行分类,让所属联系单位的纪工委归口监督,并提出不同的监督理念。如联系农业系统的纪工委所提出的监督理念为:“把老百姓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有民生诉求,就找民生特派组”;联系文教卫的纪工委提出的监督理念为:“强监督,保政策落地;惠民生,走千家万户”;联系政法系统的监督理念为:“用三个转变,实现提速增效,用三个开刀,打造过硬队伍”等等。这样有针对性的监督理念形成了各纪工委瞄准要害、有效发力、精准打击的工作氛围。
找准查办对象,狠拍“苍蝇式”腐败。民生监督组坚持把查办损害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作为民生项目监督的着力点,通过全面开展民生项目专项监察、组织召开民生案件研讨会、各纪工委交叉检查等方式形成案件监察的综合力量,做到发现案件线索坚决不放过,查办民生案件坚决不手软。自民生项目监督组成立以来,按照委局的安排,对“家电下乡补助”、“危房改造补助”、“学生资助金”、“微型企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六项民生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专项监察。(石阡县纪委 刘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