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纪律和规矩意识

时间:2016-03-01 15:08:49 点击:

编者按: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王岐山同志也反复强调,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纪律规矩管住大多数,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一年多来,纪律和规矩是否挺在前面?是否落到基层?是否深入人心?是否化为行动?我想大家都在找寻心中答案,留意身边的印记。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下面,我们就从一位纪检干部春节期间的几篇手记来体味那烙在群众心中的纪律和规矩!

手记一:

慰问纪检“老兵”

2月5日 ,农历腊月27 ,星期五,晴天。今天,我跟随纪委书记袁继鸿和3个班子成员开始走访慰问退休的纪检“老兵”。

我们几个人的脚步声才到陆老伯家楼下,住2楼的陆伯夫妇就迎出来了,“听见楼下有脚步声,就猜是你们来了,快进屋来烤火……”。

80年代建造的楼房,陆伯老两口家住在二楼,走进陆伯家里,对于80后的我,瞬间涌出了满满的温馨感,红油漆的水泥地,客厅里荷叶边布罩铺盖在沙发上,乳白色木质茶几上摆放着茶杯和遥控器,电视机也用乳白色的蕾丝花巾搭盖着,电视柜上还摆放着照片框,我被这样的简朴的氛围淹没在儿时记忆浪潮中。

“来看我就行,不用买礼物,真是的,每次都要说你们,退休工资足够我们夫妇的生活了。”陆伯看见我们提来的米、菜籽油和鸡蛋,露出为难的表情。

“放心吧,陆伯!我们是按照规矩办事,看望退休老职工,这个是工会应该的活动,没有违背规矩。”纪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罗泽亭多次来陆伯家了,看出陆伯的担忧了。

“我是怕你们为难嘛,哎!我也是老糊涂了,我们纪检人,难道还能带头破坏规矩?不能的、不能的……”陆伯释然的笑开了怀。

“现在物质生活都好了,谁不想过好日子啊!谁敢拿自己的前途去赌呢!纪律和规矩意识可是在我们这儿根深蒂固了的。陆伯,您就放心吧!”纪委常委、干部室主任袁仁荣指着心脏位置笑谈道。

“是啊,反腐败、抓作风,那是铿锵有力啊,关键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是受益的啊,别人问我哪个单位退的啊?纪委!我答的那个豪气啊,哈哈……”陆伯这位纪检“老兵”逗乐了我们一圈人。

是的,作为纪检人,不能因为杂音太多,就淹没了心中的那股豪气,作为纪检监察人的自豪之气。

手记二:

值班室的方便面

   2月10日,农历初三,星期三, 大晴天。早上9点30分,太阳已经高挂在头顶上,街边大红灯笼被照的格外喜庆,浓浓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景区大门前车辆已排成了长龙,参观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湘、渝、粤、沪、川、云、冀、贵A……我们的矿山公园景区吸引了八方来客啊!”刘书记一辆辆车比对下来,没有发现疑似公务车辆的痕迹。

上午11点25分,我们赶到第一行政中心。草坪里或坐或躺的一家人在聊天晒太阳,院坝里一对父子脱掉外套正在打羽毛球,还有蹒跚学步的孩子……这个假日的天气真好!

“这辆是发改局的车、这辆是编委办车、环保局的……”小谭正在比对公车停放入库情况。

11点55分,我们一行三人悄声走进1号楼。电商局值班领导刘副局长正在泡方便面,准备开始吃中饭了。

“刘书记来了啊,几位和我一起吃方便面吧!”看见我们进来,招呼道。

“新年好啊,方便面不吃了,就看看值班人员到岗情况和你们的值班记录!”我们带队的刘书记回答道。

……

“刘书记,1号楼13家单位的值班人员均在岗、值班记录完整,没有异常。”小谭向刘书记汇报。

14点05分,我们督查完3栋楼的单位。“今天扑了个‘空’啊!”刘书记感叹。

“刘书记,闻了三栋楼的方便面味道,饿了!”小谭赶紧附和我说:“感觉今天方便面味道特香!”

“那咱们回单位也吃方便面?还可以配点老干妈辣椒。不过,吃完午餐,我们还得再去看个旅游景点……”
值得庆幸,今天扑空;值得怀念,今天方便面的味道。

手记三:

绷紧纪律这根弦

2月14日,农历初七,星期日,雨夹雪。新年上班第一天,遇上了西方的情人节。8点28分,我踩着点踏进办公室,刚放下包,就听见刘书记叫我了。

“小姚,带上相机跟我出去下,我到停车场等你,快点哈。”刘书记大步的开始出发了。

“不会是一大早就开始查岗了吧?那么早?”我一边嘀咕一边跑去拿相机。

第一站,大坪乡。便民服务大厅:窗口岗位上都坐有工作人员,各自都在忙碌着,精神面貌良好,办公环境整洁;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正在把残疾人信心录入电脑;综合办公室:复印资料的、阅览文件的的、接听电话的、讨论工作事项的一共6个人……通过清点花名册和比对签到册,除个别人员请假外,到岗情况良好。

“小姚,下一站你伪装成老百姓办事,看看到岗情况和干部的工作态度,难道‘节日病’被治愈了?”刘书记持怀疑态度。

第二站,某乡镇。我转了几个办公室,发现文化站关门闭户的,敲门也没回应。

走进综合办公室,“咦,我找了半天都找不到你们文化站的那个干部,他去哪儿了?办公室是不是搬喽哟?”逮着个女同事问。

“不好意思哈,你说的是李XX吧?她送新闻视频到万山电视台去了,今天不是植树造林满,我们这摄录了新闻。她去得有1个把小时了,应该快回来了,你到我这坐起等一下嘛!喝杯水哈!”这位女同事有礼有节的回答我。

“算了,难得等,我打她电话算了,麻烦了哈!”我转身出来,就开始和刘书记开始核实小李的去向情况,的确属实。

第三站、第四站……单位都在召开干部职工收心会议,开始安排部署工作了。

“今年的‘节日病’不治而愈了啊!都收心归位了。”刘书记有感而发。“看来,咱们平时打的预防针起作用了”。

叮铃铃……刘书记的手机响了。“几点开会?好的,我们马上就回来。”刘书记挂了电话,“走吧,我们回单位,新年第一天召开委局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会议,我们自己更得绷紧纪律这根弦啊。”

手记四:

虚惊一场

 2月15日,农历初八,星期一,晴天。下午3点,我正在忙着一篇稿子,突然,刘书记来到办公室说到:“小姚,准备好设备,等下跟我出去一趟......”

4点10分,我们出发。在车上听说是去茶店的一个村子,查违规操办酒席的。

党风政风室的符主任问我:“带相机了吗?”“带了,是个小相机。”“一会儿到现场,你要注意观察好周围环境,第一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隐藏你的相机,不能和群众起冲突……”符主任的叮嘱,让我感觉到今天的调查对象可不是“善茬”。

到达茶店街道办事处时,调查小组集中召开了一个短暂的工作部署会议,对调查过程中的任务进行分配,并强调工作纪律要求。

调查对象家住在半山坡上,车辆只能停放在坡脚的平坝,我们一行人沿着蜿蜒的水泥路向山坡上步行。
在大门口能隐约感觉到热闹喜庆的氛围,确实是在办酒席。

客人很多,我还是决定把相机放在包里,拿了手机出来,这样不那么显眼些。我带着手机在对象家走了一圈,院坝摆放6桌、堂屋有4桌,正在热闹的吃酒席呐。

淘米煮饭、收拾碗筷、涮洗……帮忙的大婶们忙得团团转。“这些人是来查办酒席的?莫非外婆家的亲戚来都不办酒席招待了?”“哎,我记得农村是准办三朝酒嘛,他家这个还是头胎哒,怎么也要查?”我找了个靠边的角落坐了下来,估计大神们觉得我是来吃酒席的客人,一点都不回避我聊开了。

几分钟后,我见到同事们从主人屋子里出来了,我也尾随着离开。

有个70来岁的老人小跑着出来,“几位领导留下来吃了饭再走嘛!”

这是留客人?是留我们吃饭吗?不是“善茬”?我脑海中打满了问号!

“开年第一次,就是白跑了一趟啊!”在回程的车上,同事们对今天这没有收获的行动在感叹。

“没有白跑嘛,今天这户主人家都说是按要求操办酒席,就是按照我们《规范农村办酒实施意见》文件来办的,生第一个小孩、酒席不超过20桌,都符合规矩。”袁主任在车座转述了主人的话。

“换个角度来说,今天的收获那是很大的,说明我们在治理滥办酒席风上面见到效果了嘛,你们说是不是?”刘书记会心一笑。

原来是这么回事,害我虚惊一场!
                                                                                               (铜仁市万山区纪委 万勐垚 )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