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侗族自治县纪委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和春季攻势行动令精神,按照“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则,坚持把护民生促脱贫作为服务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有力抓手,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切实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聚焦脱贫攻坚“大战场”,以“用工匠精神绣花”的功夫,精准执纪护民生,增强了群众幸福感。
2017年临近春节,村民忙着置办年货,在外务工的农民工陆续回家过年。在玉屏县开展“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发现县舞阳粮油公司虚构了向2398户农户销售彩钢仓的事实,两次共骗取国家补贴资金43万余元。
该县制定《“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方案》,近80名纪检干部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不事先打招呼,不事先定路线,不准乡村干部陪同的“三不”走访。截至目前,共走访村民1000余户,通过走访发现问题线索48个,及时处理问题线索48个。其中,立案审查2件2人,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问题线索1个。达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良好效果。
该县围绕“三真”原则,坚持主体监督和网络监督相结合,传统模式与新兴渠道互补,线上线下、联动推进。一是紧抓民生监督队伍建设,着力真抓实干。二是紧抓民生监督平台建设,投入真金白银。三是实施“区域化管理”模式,倾注真情实意,不断加强民生监督工作力度,紧盯脱贫民生领域,构建派驻监督、巡察监督、民生监督“三位一体”融合监督机制,精准监督执纪问责,坚决遏制扶贫领域腐败现象。
聚焦脱贫攻坚“大武场”, 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专项监察护民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玉屏县纪委聚焦退耕还林补助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方略,扎实开展绿道、绿水、绿城、绿园、绿景、绿村“六绿”攻坚行动督查,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精准脱贫、生态建设两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5月23日,铜仁市纪委通报,玉屏侗族自治县16人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未批先建项目和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不力问题被追责。
该县出台《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确保对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零容忍”。截止目前,共问责24人次,立案查处1人,诫勉谈话7人,责令书面检查1人,批评教育4人,通报批评11人。
2016年以来,该县纪委围绕“三定”原则,按照脱贫攻坚“大比武”的行动令,坚持执纪为民,人民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一是围绕脱贫攻坚强化监督检查。完成乡镇社会事务办经费管理使用、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1+4”、信贷扶贫、农村安全饮水、“雨露计划”、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城乡低保专项监察和节柴炉等专项监察工作。二是围绕规范提升强化建章立制。开展村级民生监督员兼职情况清理,制发《村级民生监督证》,建立村级民生监督工作月报告制。三是围绕责任落实强化问责,对工作推进不力,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予以严肃问责;对侵吞扶贫资金等严重违纪行为,从重从快严厉惩处。同时,督查考核结果将作为各责任单位评先选优、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016年以来,共发现民生领域问题189个,提醒约谈67人,诫勉谈话34人,纪律审查78件79人,党政纪处分78件79人,移送司法机关8件8人,收缴违规违纪资金574.78万元。
聚焦脱贫攻坚“大考场”,以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精准监督护民生,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2016年该县查处县扶贫办吞噬群众利益的窝案,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真正达到“护民利、保民生、聚民心、保稳定、促发展”的效果。
为贯彻落实省、市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蹲点调研回访工作精神,县纪委联合部门与联系村共商脱贫攻坚工作。采取因地制宜联合“把脉”,找“路子”。因势利导联合“开方”,想“法子”。因户施策联合“熬药”,摘“帽子”的方式。目前詹家坳的水利设施项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共服务建设项目、产业项目(詹家坳村肉牛养殖项目、精品水果种植项目)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委局机关及时为纪委帮扶村(谢桥)录入了30户贫困户在精准扶贫系统里,并针对每户的情况拟定帮扶计划,并建立纪委监察局干部职工贫困户一对一的帮扶机制,为实现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在文家湾村民组进行流转土地约50亩,为黄桃基地建设解决苗木、肥料3万余元;为谢桥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5万余元。
该县纪委围绕“三真”原则,着眼于探索强化脱贫攻坚监督的有力措施,该县严格按照《玉屏侗族自治县2017年脱贫攻坚责任清单》,扎实开展责任担当“五比五看”大比武,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提升、在比中赶超。一是比责任,看帮扶工作准不准。二是比担当,看工作状态实不实。三是比效率,看工作进度快不快。四是比实绩,看帮扶成效好不好。五是比廉洁,看自律意识强不强,着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落实。(玉屏侗族自治县纪委 刘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