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解决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锲而不舍把这项党的建设基础工程抓紧抓实抓好。”这说明维护党的良好政治生态,需要各级党委(党组)长期用力,常抓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是一时之力,一夕之功能够形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精准脱贫时强调,有时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在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的进程中,也同样也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要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这一番“绣花”功夫该如何下呢?笔者认为应该在“学、静、严、成”四个方面下功夫,提升“绣”的能力,保证“绣”的效果。
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要有“学”的态度。要常学常新,提升能力素质。俗语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是“绣花功夫”的专业前提。从一名学徒成长为一名绣娘,需要不断地学习,作为党内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同样也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护林员”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规矩纪律规定,常学长学,常悟常思,把党的政策规定、规矩纪律入脑入心,切实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补齐自己的知识短板,使自己成为“护林”的行家里手,提高专业水准,确保术业专攻。
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要有“静”的定力。要静而思之,落细落小,关注细节,抓早抓未然。绣花需要专注,维护政治生态同样需要专注。专注出高度,专注出精品,就如一件精美壮锦,完成于绣娘手中的一针一线,党内政治生态一步一步好转,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一点一滴的工作积累。随着“越往后纪律越严”的要求,要护好党内政治生态,须得具备“静”的定力,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精心、恒心去维护自己的那片“责任林”,把握好“护”的方法和节奏,不慌不忙,不疾不徐,稳步推进,乃告大功。
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要有“严”的担当。“护林”要敢管敢严,真管真严,把严的规矩树起来,把“红线”“底线”划出来。绣花有绣花的法则,“护林”有“护林”的要求。绣花需要严谨,每一针都不能有半点差错,该用什么针法就用什么针法,什么绣品用什么针法都得按规矩办,不然就不会绣出个中珍品。维护党内政治生态,也得按照自己“针法”来办,必须严格依照党规党纪,严肃认真地用好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不怕得罪人,不讲关系不讲人情,以事实为依据,以党规党纪为准绳,客观公正公平的办理,唱好“红脸”,当好“包公”。
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要有“成”的效果。要善为会做,善做善成,才能“护”出山青水秀,“护”出风清气正。要像绣花那样,绣一幅成一幅作品,绣一次成一件精品。维护党内政治生态,纪检干部作为“护林员”,更需要能征善战,善做善成。要做到每一次提醒打招呼都见到提醒打招呼的效果,每一次问责通报就要在干部职工中形成震慑,激发对党规党纪的敬畏。在维护党内政治生态的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早提醒到位,对应该追的责要一追到底,不留尾巴,对案件办理要一丝不苟,全角度考虑,全方位审查,不留漏洞,力求完善,力争完美,确保办成一件,警醒一片,达到“护”的效果。
“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全体党员干部都参与到政治生态建设中来,每名“护林员”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看好自己的那片“责任林”,我们党内的政治生态一定会更加向善向好,更加风清气正!(铜仁市公积金中心纪检组组长 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