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铜仁市纪委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以新面貌新气象迎接十九大”主题教育。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纪政纪执行者、维护者和监督者,在如何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的问题上务必要弄清“谁来护”、“护什么”、“怎么护”的问题,切实提高党风廉政的精准度。
一、关于“谁来护”的问题
从广义上讲,“护林”是全党上下的共同责任,只是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从狭义上讲,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近年来,纪检部门持续深化“三转”,要求聚焦主业主责,防止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只盯办案、光会办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担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的责任,市纪委书记就是要当好市管干部“护林员”,区(县)纪委书记就是要当好县管干部的“护林员”,市直派驻纪检组长就是要当好驻在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的“护林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班子成员、内设纪检监察室要当好责任领域内的“护林员”。
二、关于“护什么”的问题
“护林员”的主要任务是严控病虫害传播,病虫害传播有三大条件,即“病原物”“寄主”“环境”。政治生态中的“病原物”就是指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行为,其中以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危害最大,总书记在十八四中全会上以“七个有之”进行了概括: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寄主”就是容易腐化变质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环境”就是思想教育、制度约束、选人用人风气、从政文化等。
三、关于“怎么护”的问题
首先要摸清底数。“护林员”对责任领域的“树木”和“森林”的状况,一定要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存在什么问题,怎么控制和解决,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要搞好预防。以“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对照“七个有之”,突出对党政“一把抓”、管人管钱管物等重点岗位领导干部的重点关注、重点监督,紧盯重点环节,对履行主体责任、选人用人责任、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情况要及时提醒、随时敲打。第三要精准施策。党员领导干部这片“森林”总的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烂树”“病树”“歪树”,破坏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务必要明察秋毫,区分情况,因树治宜,综合施策,“烂树”果断地拔掉,坚决清理出党内队伍,“病树”及时救治,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歪树”及时扶正,抓早抓小,防止以小变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纪检监察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越是到了这种时刻,越是要做到监督不缺位、执纪不走样、问责不含糊,把党员领导干部这片“森林”维护好,当好政治生态的的“护林员”。(铜仁市工信委纪检监察室主任 丁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