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发现问题485个,查结案件183件,党政纪处分184人,挽回损失482万元,收缴违规违纪资金217.16万元,清退资金29.28万元……。”这是沿河自治县2016年民生监督工作交出的答卷.
监督网络全覆盖 激发监督活力
2014年,我县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名称、统一机构、统一职责、统一管理、统一保障”的要求,整合县纪工委和乡镇、街道纪委力量,以乡镇、街道为单元设立了22个民生监督组,全县按5个纪工委划分为5个责任区,由纪工委书记统筹,各纪工委委员兼任22个民生监督组组长。同时,在全县448个村(居)配备了村务监督员,激活村级监督,监督“末梢”延伸至村组。“县、乡、村、组”四级立体监督网络的建立,形成了上下联动和区域协作的新常态,推进了机制体制创新,最大限度地整合了监督力量,激发了监督活力。
宣传载体多样化 营造浓厚氛围
“您家今年享受低保没有?每月低保、养老保险等资金是否足额到帐?…”这是塘坝镇纪委书记田永华走访群众时的场景。为提高群众知晓率,争取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和支持,沿河自治县由县纪工委、乡镇纪委干部和各村村务监督员参加,组织相关涉农部门参与,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入户走访调查,电话随机调查、发放民生监督问卷调查表和民生政策联系卡等方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让群众共同参与民生监督工作。同时,针对受纪律处分的人员及履行监管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相关领导干部开设“学习班”,要求撰写学习心得、通过考试结业,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每项监察结束后,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利用赶集天召开“民生资金清退大会”,把本该是群众的资金统一清退给群众,增强群众获得感。
专项监察护民利 纪律规矩立起来
2016年,全县各乡(镇、街道)民生监督组按照“六个一律”的工作思路,以民生监督为抓手,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推进民生整治铸廉三年行动,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坚决查处吃拿卡要、虚报冒领、优亲厚友、贪污侵占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一记又一记重拳出击,以雷霆万钧之势强化持续震慑,坚决遏制“苍蝇式”腐败,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对专项监察工作的探索和总结,沿河自治县形成了“问题调研+专项检查+整改问责+现场推进+系统规范+回查巩固+示范打造”的“6+1”专项监察模式,力求工作成效最大化。全年先后开展了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和利益导向等资金、信贷扶贫项目资金、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资金、“雨露计划”项目资金等专项监察工作,共立案177件,结案139件,党政纪处分139人,挽回损失380.2万元。
建章立制堵漏洞 强化主体责任
沿河自治县以县为龙头,乡镇为重点,村为着力点,县、乡、村三级联动,在主责部门自查自纠基础上,着力开展对民生项目、资金、物资“拉网式”、“地毯式”核查,对问题深挖细查,为纪律审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县完善信访举报畅通机制,形成反映快捷、覆盖面广、群众参与的信访举报网络。深化办案指导机制,通过以案代训,县纪委加强对民生监督组办案工作的指导,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我县完善考核机制,对民生监督组案件查办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每月一通报、季度一点评、半年一总结、全年一考核。通过以案促宣、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充分发挥民生监督工作的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对民生领域案件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总结发生的规律、特点,督促主责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开展约谈103人、批评教育50人、诫勉谈话2人;对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发出监察建议书6份、整改通知书44份,建立完善制度29个。(沿河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