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不忘初心 躬身为民

时间:2018-07-31 10:46:32 点击: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条道路上,思南县纪检监察干部不忘初心、忠诚坚定、履职尽责,他们是人民利益的守卫者,更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思南县纪委监委始终坚持身沉一线,进村入户,精准帮扶,先后下派8名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涉及全县6个乡镇8个村691户贫困户2508名贫困人员。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困,暖民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扶贫之歌。

沉一线,摸民情联民心,当群众“自家人”。

“冯书记对工作特别细心,去县城回来都记得给我们带粽子”。正值端午时节,村民周增山接过冯书记手中递过来的热乎乎的粽子,由衷地说道。

驻村过程中,塘头镇沙坝村第一书记冯子龙坚持吃住在村,每天徒步逐户上门走访,除了生活中对群众细微的关心外,还将关心落实到了解决群众困难的问题上。冉启芬老人孙子上户问题一直是个“心头病”,儿子在外务工,儿媳是湖南人,生下孩子两个月便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如今,孙子已一岁零两个月,但因儿媳身份资料不全,孙子上户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上学、看病等成了问题。该村第一书记冯子龙了解情况后,立即向派出所汇报并请求协助,几经协调,完善相关工作,该户孩子的户口终于有了着落。现在,每当他走过当地农户的家门口,村民们都会热情地招呼进屋聊家常,如同自家“亲戚”一般。

为尽快熟悉了解村情民意,各位第一书记到村后,白天走访调查,晚上到各村民组召开坝坝会,与群众交流谈心,了解村民生活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真正把问题摸清摸透,共召开村组会、坝坝会380次,收集意见建议650条。

立先锋,顺民意适民需,扮群众“领路人”。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第一书记所驻贫困村地势都偏远、经济落后、民情复杂,基层堡垒战斗力薄弱。胡家湾乡江丰村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江丰村原两委班子,支书、主任先后离职,仅副主任(文书)一人开展工作。第一书记吕胜军到村时,连副主任也辞职离队。为了强班子建队伍,吕胜军将全村所有知名人士进行梳理筛选,深入群众调研了解,逐步补充配齐支委委员和村委委员。相继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每周组织村两委、村民组长召开工作例会,定期不定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定期不定期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走访慰问群众,做思想工作,宣传方针政策,让群众知晓党的政策,感恩党的关怀。

在村级班子建起来的同时不断强起来,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各村第一书记积极向上级争取完善配备基层党组织办公设备、硬件设施,完成了村文体活动广场和廉政文化墙建设,驻村条件全面改善,村级活动“阵地”作用有效发挥。

系民生,办民事解民忧,做群众“贴心人”。

群众事无小事,只有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瓮塘沟组村民管德廷用草甘膦不小心喷在梁祖英家蔬菜地,梁祖英毫不知情割去喂了自家猪,现在两家吵起来了;“张书记,我家小孩的教育补助资金没领到,是怎么回事啊?”村民赵相蓉,长期患慢性病,今年以来到医院治疗未能报销;组组通公路开挖过程中,胡明国夫妇不允许挖他家田坎......”

这些是第一书记每天都在面对、处理的事务,他们是老百姓的“知心人”、群众的“及时雨”,村民有什么困难都是第一时间找他们帮忙。他们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耐心讲解惠民政策,及时协调矛盾纠纷,一桩桩动人的基层小故事感动着你我他。

话发展,察民愿助民富,变群众“带头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各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豪猪、黄牛、花椒、油茶、红心袖、血橙等特色产业发展有声有色,切实调优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着力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实施好组组通、入户便道、“四改一化一维”等项目,各地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宜居宜民生活环境逐步彰显。

驻村帮扶不是简单给钱给物,根本是帮助村级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促其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县纪委监委派驻的第一书记把帮扶作为第一事业,着实扎根一线,一心扑在发展上,帮助深挖贫穷原因,研究致富信息,积极为村里发展出点子、找项目、引资金、送技术。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始终坚守在扶贫路上的纪检监察干部,正默默用脚步丈量着对帮扶村的每一寸信仰,用汗水书写着对群众的每一分爱恋,把忠诚与为民落到行动中,把责任与担当扛在肩膀上,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坎间,不忘初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心中执着的信念一往无前。(思南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