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发现问题436个、问题线索40件,移交县纪委监委31件,立案5件9人,党纪政务处分3人……这是目前思南县积极推动巡察监督向村(社区)延伸的探索成效。
“党组织建到哪里,巡察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我市把巡察监督向村(社区)延伸纳入市县巡察全覆盖的总体规划,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积极探索市县巡察向村(社区)延伸的路径和方式方法,着力查找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专结合”强巡察实效
“根据村情实际,我们灵活采取不同的巡察方式,有效提高了巡察村(社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石阡县委巡察办主任赵运金介绍村级巡察时说。
去年以来,石阡县聚焦脱贫攻坚和民生领域,选派了14个巡察组对脱贫攻坚任务较重、问题反映较多的146个村(社区)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按照中央、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四个落实”和“八看”工作要求,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专项巡察“五看五查”工作法,看“四个意识”牢不牢,查各级决策部署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否落细落实;看政治功能强不强,查党组织建设及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是否扎实有效;看落实惠民政策实不实,查惠民政策是否跑偏走样;看产业质效好不好,查扶贫项目是否精准落实;看群众认可度高不高,查帮扶措施是否精准有效。巡察146个村级党组织发现问题1500多个,移交问题线索50多件,向被巡察的村级党组织提出整改意见建议600多条,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实现减贫摘帽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
据了解,各区县在推动巡察监督向村(社区)延伸的过程中,不拘于固定的巡察方式方法,结合村(社区)实际,将所辖村(社区)分类为问题较多的、问题一般的、问题较少的,根据不同类型分类施策、整体推进,注重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灵活采取重点巡察一批、“巡乡带村”一批、专项巡察一批的路径方式,有效提高了巡察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截至目前,全市已巡察857个村(社区),其中直接巡察628个、“巡乡带村”方式巡察229个,有力推动了村级巡察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
“上下联动”强监督合力
为推动市县巡察上下联动,凝聚巡察监督合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我市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制定出台了《铜仁市市县巡察上下联动工作制度(试行)》,着力推进市县巡察监督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每轮巡察市级提级巡察乡镇时,提级巡察乡镇所在的区县选派巡察组与市委巡察组开展巡察联动,延伸巡察乡镇所辖的村(社区)。市县巡察组密切配合协作,同步进驻、同步发布巡察公告、同步召开动员会,巡察进度相对统一、时限统一掌握,形成“以市带县、市县联动”的巡察格局。
二届市委第四轮巡察中,市委选派3个巡察组提级巡察3个乡镇,相关区县选派巡察组与市委巡察组联动,巡察3个乡镇所辖的20个村(社区),根据实际积极探索“三三访”工作法,即:夜访、雨访、田间地头访;访政策知晓率、访惠民资金落实情况、访惠民项目实施情况;访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访贫困户和低保户、访产业大户和返乡创业户,市县巡察组聚焦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联动巡察3个乡镇、20个村(社区)共发现问题330个、问题线索30件,充分发挥了巡察利剑作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巡改并重"强巡察震慑
发现问题、促进整改是巡察的目的,而解决问题更是群众的热切期盼。
在巡察村(社区)过程中,市县巡察组把整改贯穿于巡察工作全过程,坚持边巡边移、边巡边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能够及时整改的,作为边巡边改问题及时移交被巡察的村(社区)党组织或所属的乡镇党委,并督促限时整改,推动巡察发现问题立行立改,迅速形成巡察震慑力。
"通过边巡边改、立行立改,让巡察利剑出鞘生威,推动解决了很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石阡县委第二巡察组组长罗忠禹如是说。
据了解,石阡县对村级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被巡察党组织、脱贫攻坚队、所属乡镇党委反馈,推动边巡边改问题136个,并采取"一提示二督办三问责"的方式,压紧压实整改责任,进一步推动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为压紧压实巡察整改责任,我市积极探索村(社区)巡察反馈机制,巡察情况反馈实行"双反馈三通报",巡察反馈意见同时向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村(社区)党组织反馈,同步向纪委监委、组织部和巡察办通报,压紧压实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村(社区)党组织整改具体责任、纪委监委和组织部日常监督责任、巡察办统筹督促责任,以"监督常在"促进巡察整改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彰显巡察监督严肃性和公信力。
截至目前,全市巡察村(社区)反馈问题4200多个,完成整改2912个,整改率69.22%。(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