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杨荣】用生命诠释忠诚!向牺牲在战疫前线的纪检干部杨荣致敬

来源:多彩贵州网 时间:2020-03-13 08:50:04 点击:

2月21日,贵州省江口县纪检监察干部杨荣因连续奋战,劳累过度,因公殉职,倒在执纪监督和疫情防控第一线,用生命守护百姓平安。

杨荣离开半个月了,从众多媒体的报道中,总感觉他身上有一股正气和硬气,拥有一种公正无私、心地善良的政治品格和为民情怀。

饶绍君讲述他和杨荣的同学往事

杨荣生前工作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组织上的高度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被铜仁市委追认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他的先进事迹。

近日,记者再次深入江口县追寻杨荣生前的奋斗足迹,再次感受他勤恳务实的责任担当和朴实善良的优良品格。

对待他人,总有一颗善良心

杨荣从小在县城长大,父亲是县林业局的干部,母亲在县国营印刷厂上班。

游文艳含泪讲述和杨荣值班时的故事

据杨荣的母亲何翠红介绍,杨荣的父亲为人忠厚,工作务实。那些年,林业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乡村大山里转,为了让杨荣多体验农村生活,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要带他到乡村去生活一段时间。

因为如此,杨荣从小就拥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对农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艰苦的乡村生活让他更加勤奋和努力,他不仅在生活上很懂事,在学习上也很用功。

杨荣家里只有他和哥哥杨杰两兄弟,杨杰告诉记者,杨荣从小读书成绩都好,基本上年年都是三好学生,还是班长,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高中毕业就考上了西南民族学院,排在当年班上九个上线本科生之列。

杨荣(右一)生前开展执纪监察工作

江口县政协副主席饶绍君和杨荣既是高中同学,也是大学同学。据饶绍君回忆,当年自己来自农村,家庭环境不好,在学校不太喜欢和城里的同学交流。但杨荣却经常去找他一起学习,还带他到自己家里去吃饭,两人感情一直都很好。

1985年,他俩同时考上同一所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杨荣又主动去找饶绍君,一起去上大学。当时江口县有八个学生在西南民族大学读书,因为杨荣年龄稍长,就主动承担起“大哥”的责任,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大家都很信任他,称他“大哥”,直到今天都还是这样称呼。

 杨荣结对帮扶贫困户的骆象村全景

听到杨荣去世,当年的同学都很悲痛,好几个同学都写文章追忆和怀念他,其中饶绍君就写了散文《他就是我的大哥》。

谈到杨荣为人善良,妻子莫社花讲了一个故事。莫社花没有工作,多年前女儿还小的时候,她在街上租了间门面做生意,在装修房屋时,谈好了粉墙的价格是260元,由于墙没有粉得好,达不到验收要求,按约定要扣装修费。结果杨荣不仅没有扣装修费,反而还多给了40元,说农村人不容易,为这事她还和杨荣生了气。

2018年,根据县委脱贫攻坚工作安排,杨荣结对帮扶怒溪镇骆象村窝挡组杨通发、肖世军和何政富3户贫困户。

何政富再以等不来他的帮扶干部杨荣

听到杨荣去世的消息,肖世军十分难过:“杨书记这么实在的人,怎么就走了啊。他为人那么好,我在铜仁城区打工,经常都会接到他的问候电话。只要听说我回家了,他都会来看我。”

肖世军说,今年春节前,杨荣去看他们还给他买水果,送他几百块钱红包过年,听说他务工工资还没领到,杨荣马上就联系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杨通发也感慨:“杨书记是个实在人,是我们村帮扶干部中最务实的一个,像他这样踏实负责的干部还真不多啊。”

杨荣生前值班的水岸小区防疫检测点

抗疫值班期间,和杨荣一起值班的同事游文艳说:“他好几次都在念叨他的单身汉贫困户何政富,疫情管控期间不能赶场,取不到低保金,怕他没有米吃,应该给他买袋米去……”

骆象村的群众告诉记者,在杨荣的帮扶下,杨通发搞起了养羊产业,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除了自己的帮扶户,杨荣也还关心村里其他贫困群众的增收脱贫,经常在帮扶微信群里发布信息,还注明联系电话,方便群众联系。

对待工作,总有一颗正直心

参加工作后,杨荣先后工作了四个单位:原来的县计划委员会、地质矿产局、国土资源局和现在的县纪委监委。

同事李继光悲痛地回忆和杨荣共事的日子

在国土资源部门期间,杨荣很多时候都是从事执法工作,从队员到队长再到分管副局长,一干就是十五六年。

采访中,记者听到对杨荣评价最多的一个词是“直”,说他说话耿直,做事正直。喜欢说真话说直话,有时说话直得让部分人很难受,但过后又没事了。

提到杨荣工作的敬业,江口县自然资源局法规与执法监督股干部李继光印象最深,李继光和杨荣同龄,两人共事二十多年,经常在执法岗位并肩战斗。

杨荣生前的唯一一张公休假条

江口县境内梵净山脚出产紫袍玉带石,是国家限制性开采的矿产资源。由于限制开采,市场价格很高,当地村民经常伙同外地矿贩子偷采偷运。为了制止非法偷采偷运行为,保护国家矿产资源,杨荣带着他的队员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在路上巡查。

“白天不敢偷运,晚上经常会接到偷运举报,那个年代职工家里都没有电话,他就去一家一家敲门,通知大家上山堵截偷矿车。有时人员力量不够,不是执法队的职工他也去敲,开始大家都不太理解他这种工作状态,后来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都知道他工作认真负责,又是工作需要,所以就全力支持他。”记者从李继光的介绍中,感觉他对杨荣至今都还充满着敬佩。

杨荣殉职后,他的战友仍然坚守在岗

今年38岁的杨巍,是杨荣在国土部门一手一脚带起来的干部,现在是江口县自然资源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人。

“2006年从乡镇国土所调进县局从事用地执法工作,到2018年杨荣调到县纪委,我跟了他10多年,深深感受了他工作的尽心尽力和勇敢担当。”杨巍说。

据杨巍回忆,当年不法分子经常利用节假日干部休息时上山偷采矿石,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三年的大年三十夜,杨荣都带着队员上山查矿。正是万家欢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他们却在山上顶着寒冷执法,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回想工作上的师傅,杨巍悲痛得说不出话来

杨巍说,杨荣有一件事至今都让他难忘。2010年10月23日是杨巍结婚的大喜日子,就在他结婚的头一天,杨荣又通知他到山上去执法,当时他是请婚假的,实在不愿去,但因为是工作,不能推脱,只好将就一身西装偷偷跟他上了山,没好告诉家人。

“虽然杨荣工作要求很严,但每次他都是亲自带着队伍干,就是任副局长了也是这样。现在想起来,我工作和思想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在他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取得的。后来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表彰,如果没有他当年的教导和引导,是不可能取得的。”采访最后,杨巍有些激动,是含着泪回忆杨荣对他的关心和关怀。

采访中,同样让记者充满感动的是杨荣另外一个同事的话,江口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组长杨婧。

想起昔日最好的搭档,杨婧泪如泉涌

2018年杨荣调到县纪委监委工作,被安排到第三纪检监察组任专职纪检监察员。“共事两年来,他是我最好的同事、最好的搭档,也是最好的助手,他在我心中最深的印象就是正派、朴实和担当,不管是交办的监察案件、县委巡察工作还是扶贫帮困,没有一样是拖泥带水,尽管再晚再累都做得有始有终,把资料整理得规整规范。”杨婧说。

杨婧介绍,两年来杨荣参与办理问题线索90余件,其中省委巡视组交办的19件中,杨荣个人牵头承办并办结的就占7件。由于有杨荣的骨干作用,自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两年来,第三纪检监察组的立案数在全县9个纪检监察组中排名第一,杨荣本人承办案件实现了零差错零申诉。

杨荣生前办公室旁的标语正是他的工作职责

杨荣的工作总是很忙,平时很少请假。采访中记者看到他2019年3月14日的一张公休请假条。请假理由是到贵阳看刚出生的孙儿,假条内容显示,杨荣从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近30年没有请过公休假,假条上有单位主要领导的准假批示。

在杨荣生前工作的办公室,杨婧看着他空空的曾经每天坐着加班到深夜的坐椅,心里百感交集,泪水总止不住地往外涌,打湿了脸上的防疫口罩。

对待人生,总有一颗平常心

杨荣出生在干部家庭,在县城长大,父亲是县林业局局长,母亲是国企职工,哥哥在银行工作,他是八十年代少有的大学本科生,在当年他的家庭和他的人生,都是值得好多人羡慕。

杨荣生前经常加班的办公桌椅

“从小到大,他从来不以干部子弟自居,参加工作后,也不以自己是本科生而傲,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说话做事都很普通很朴实,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是杨荣在同学饶绍君心中的印象。

饶绍君说,他们当年高中和大学的同学,现在很多都是处级以上干部了,很多都比杨荣的职务要高,而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坦然的心,单位上安排什么工作,他就扎扎实实干什么工作,从来没有怨言。

妻子没有职业,杨荣一个人的工资,前几年要负责儿子上大学的开支,现在女儿又在铜仁上高三,马上要毕业了,妻子在铜仁陪女儿上学,家庭支出十分紧张。“他一直都很朴素,平时穿的总是那几件衣服,生活也很简单,常年就骑着一辆小电动踏板车上下班,有时还骑着踏板车到乡镇开展巡察工作。”杨荣的同事说。

杨荣离世让妻子莫社花悲痛难平

杨婧介绍,周末没有加班任务,杨荣就要去铜仁看女儿,他总是把要带的东西先带到办公室,等工作做完后才去赶班车,经常听到他和车站发车员通电话,要求再等等他,很少看到他找方便车或者打出租车去铜仁。

“平时部分好心的同事、同学和朋友都劝他,说他四十大几了,工作没有必要那么拼命,身体要紧,有那么多年轻人干,自己应该多休息一下,保健一下身体。然而他经常都是一听而过,总认为现在单位工作量大,自己工作这么多年,有些工作经验,多帮助一下年轻人。”杨荣的妻子莫社花说。

杨荣以前在国土资源部门的同事李继光说:“杨荣一生对人都很坦诚,热心帮助人,单位上同事哪家有什么婚丧嫁娶之事,他总是带头吆喝大家一起去帮忙,帮助做一些体力活,不管他在哪个单位工作,都能赢得大家的敬重。”

曾经陪伴杨荣上下班的小电动车

杨荣的同事游文艳也告诉记者,杨荣是个“热心肠”,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棘手事和危难事,总是争着去处理。“他认为我们是女生,困难事和体力活都应该由他多承担,时间长了他在我们心中就成了一种依靠,当然更多的是信任和感激。”

“按照疫情防控值班安排,杨荣本来是值白天班,我是夜班,为了让我多在家照顾小孩和老人,杨荣就主动提出和我调班,他值夜班。”游文艳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处处为别人着想。

杨荣不仅在外面热心助人,在家里也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

莫社花每天都要翻看几次丈夫的照片

杨荣的母亲七十六岁了,身体一直不太好,为了不给他们兄弟俩增添过多负担,父亲去世后就一直单住。“他每个星期都要过来看我几次,给我送东西,还要陪我吃几餐饭,时时刻刻都在担心着我,他出事的头一天都还给我送菜来,菜还没有吃完他就丢下我走了,招呼都没打一声啊。”过去半个月了,母亲还一直处在悲痛中。

采访时,妻子莫社花一直都在流泪。她告诉记者,杨荣走后她一直休息不好,总是会想起他生前在身边的点点滴滴。“不管他工作再累,回家再晚,都习惯自己做家务,有时因工作忙碌和加班,回到家饿了要吃东西,从不要我插手,都是他自己做,他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但对我却很包容。”

杨荣的家人:从右到左母亲、妻子和大哥

采访期间,记者一直在感动中。看着杨荣冷冷空空的办公桌椅,看着停在门外冰冷的小踏板车,看着妻子孤伶伶地翻看他的照片,看着满头白发的母亲悲痛的眼神,看着那么多同学同事为他惋惜,记者泪湿眼帘。

没有丰功伟绩,没有轰轰烈烈,只有无声行动,只有默默坚守。杨荣走了,留下的不仅是惋惜和悲痛,还有一身正气和满腔赤诚。

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文波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