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0年第7期
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致富桥”通了
行驶在贵州省松桃自治县盘信镇公路段上,不时会经过一座座横跨沟涧河流的崭新桥梁。平坦宽阔的桥面上,各类满载农产品的车辆往来穿梭。
就在几个月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2019年5月,松桃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在盘信镇走访时发现,连接上潮村与长坪村的桥梁工程迟迟未修通,附近的村民只能从河沟绕道出行,一到下雨天,地面便泥泞不堪,群众意见很大。
桥没修好,村里的特色产业也发展不起来,严重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收购的大车进不来,羊肚菌也运不出去,我们也不敢扩大种植规模。”
群众的痛点难点,就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重点。县纪委监委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根源,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监管缺失,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成立7个督查组开展专项治理。
原来,早在2018年6月,松桃自治县组织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扶贫工程项目”。县委县政府多次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在确保质量情况下加快推进建设,县交通运输局也表态保证按时完成任务。然而,直到督查组调查核实时,全县建设的大部分桥梁开工后又处于停工状态。
“县交通运输局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未按照计划进行调度安排,也未进行有效监管,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19年6月,县交通运输局党组被通报批评,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以专项治理为抓手,县纪委监委督促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建立工作专班,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羊肚菌再也不愁卖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长坪村党支部书记何隆说,今年村里还计划发展竹荪、石蛙等多个种养殖产业,大家致富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松桃县纪委监委 唐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