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沟沉|石号坡红军烈士墓

时间:2020-06-15 10:18:10 点击:

 

图片1.jpg

图为石号坡红军烈士墓

石号坡战斗,是黔东独立师突围寻找军团主力时与尾追之敌展开的一场恶战。

1934年11月21日,黔东独立师从梵净山护国寺出发到达松桃境内的落满、寨英一带,经过孟溪、大路河转到四川秀山县的兰桥、邑梅,由于政委段苏权在战斗中负伤,师长王光泽率部折回松桃境内,经长兴区的净岘、瓦厂,计划从这里下迓驾入湖南。   

27日下午,部队开到张坝堰时,天色已晚,准备宿营。然而,伪区长姚雨珍联络龙海清(国民党营长、土匪头子)纠集喽啰在这里设伏,妄图阻止并将红军就地消灭。红军先头部队遇敌袭击后,识破敌人的企图,决定不与敌人纠缠,连夜继续前进。

石号坡是从张坝堰下迓驾人湖南的必经之地,山大坡陡,路险林密。红军从张坝堰翻过新庄,前进到接近石号坡的土地坳时,麻秀成(国民党连长、土匪头子)与龙海清纠集大队匪徒尾随而来,担任后卫的5名红军战士牺牲。天色已暗,又下着沥沥细雨,雾罩浓密。

在石号坡苗族村寨的坳口上,红军用机枪击退了追赶之敌。先头部队到达麻家寨,抓获企图邀约地方反动武装围堵红军的联络人员姚玉顺、龙永山,摸到了敌情。此时雨雾濛濛,夜幕降临,加上地形不熟,辨别不清方向。且红军部队从早上出发,走了一天颗粒未进,人困肚子饥,行动十分艰难,因而未能避开袭来之敌。另一方面,龙海清是本地人,地形、路线熟。麻秀成部隐藏在石号坡密林中,不断向红军射击。红军前不能击溃阻击之敌、后不能甩脱来袭之匪,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第三团(即川黔边独立团)团长马吉山主动向王光泽师长请战,要求带领一个排阻击敌人。

在石号坡的密林中,马吉山率领战士们利用现有地形,临时筑成一道阻击防线,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地形熟悉的优势,组织轮番进攻。

第一次进攻时,敌人不知道红军的火力点,朝着路口一涌而上。红军正好把机枪安在路口,等着敌人靠近后猛烈开火,手榴弹挥手扔出,敌人倒下一大片。吃了亏的敌人也很狡猾,得知红军人少,转而采取拉长战线、分散进攻的办法。马吉山团长随即调整部署,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人。

双方僵持了几个小时,阻击排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使大部队获得时间通过了迓驾。由于寡不敌众,地势不利,弹药耗尽,红军的枪声渐渐稀少,马吉山团长多处负伤,被敌人围逼得无可退让。敌人嚎叫着要他缴枪投降。面对四周围拢来的敌人,马吉山一边高声呼喊,要同志们战斗到底,冲出去就是胜利的口号;一边拉开手榴弹的导火绳,冲人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士们悲痛欲绝、视死如归,他们将已无子弹的枪砸烂,举着手榴弹,打开导火绳,高喊“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向着敌人冲去。阻击排除少数人突出重围赶上大队伍外,其余20多位战士英勇牺牲。

马吉山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行动和鲜血,保证了大部队安全转移。黔东独立师在雅江的化溪作了重新组合,到达川和盖后继续东进,几经曲折,终于在湖南的野猪坪与红二、六军团的主力胜利会师。

红军在石号坡的战斗,是红二、六军团在黔东的最后一次战斗。1978年4月,长兴区委会、长兴区人民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在石号坡战斗遗址旁建纪念塔和烈士墓。纪念碑为石质宝塔式,坐西南朝东北,碑高7.9米,底基座是2.25米的正方形,共分5级,座高2.25米,整个纪念碑高10.15米。碑题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四面刻有埤文、松柏图案及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长征诗》。烈士墓两柱上刻着对联:“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墓前刻着毛泽东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墓侧立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石碑。墓前是讲台,台下为900平方米的平台,平台四周立有石凳。

此后,每逢清明节,当地党委政府就会组织学校和各单位前往人祭奠,并且重庆市秀山县雅江镇、中坪乡也组织学校和单位一起参加,人数多的年份,可达6000人。祭奠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2004年11月,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党委政府在对纪念塔各种设施进行维修时,在烈士墓旁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1988年6月和2003年7月,两次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红军烈士长眠,络绎不绝的党员干部及学生纷至沓来祭奠。(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纪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