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依托“1平台”、推进“2分类”、突出“3聚焦”“123”工作法,为政治生态“精准画像”。截至目前,已形成15个常态化分析报告及问题清单,形成27个乡镇(街道)党(工)委初步综合性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
依托“1平台”,提高统筹能力。为实现全覆盖会诊、全链条跟踪,凸显分析研判主体,建立运转高效的协作机制平台,以“三个强化”统筹推进68个单位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出台了《中共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关于建立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县委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成立县委研判机制办公室,明确研判机制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凸显分析研判的精准性、权威性,杜绝让被研判对象开展自我研判等“外包”“转包”“分包”情况。强化沟通协调。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5名干部,组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专班,并加强与县委研判机制成员单位、县纪委监委各相关内设部门的沟通协作,实时互通信息、完善资料,为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化跟踪指导。明确2名干部专门负责综合协调对接县委机制成员单位和内设部门,收集、汇总、梳理、分送、归档相关资料,并督促指导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截至目前,以“十看”重点内容为参照,为分析研判组收集分送研判对象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隐患性问题等资料10余套。
推进“2分类”,提高研判效率。坚持常态研判。坚持常态化分析研判,对被研判单位党内政治生态“精准画像”。由派驻纪检组负责对41个县直单位、县管学校、县属国企党委(党组)开展常态化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形成研判报告。“对标对点”分析。切实开展综合分析研判,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组建4个政治生态研判工作组负责对27个乡镇(街道)党(工)委党内政治生态开展综合性分析研判。紧紧围绕“十看”体系,扎实做好被研判对象分析研判工作,以合理的责任分工人弥补人手不足的短板。加强台账管理。在分析研判过程中,充分运用研判机制成员单位、纪委监委内设部门提供的资料台账,同时加强与被监督部门沟通协调,汲取积极建议,避免出现因情况不清、底数不明而“甩锅”给被研判单位党委(党组)的情况。
突出“3聚焦”,提高研判水平。聚焦“目标任务”。明确开展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四项监督”,常态化掌握政治生态中“树木”与“森林”状况,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因事施策、靶向治疗,精准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促进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聚焦“问题清单”。严格对照“四个意识”“关键少数”等方面内容,重点围绕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党中央、省、市最新决策部署,以及重要会议文件精神落实情况和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等进行研判,对标对表,对存在问题做到见人见事见细节,同时按照参考指标评价档次进行评价,肯定被研判单位取得成绩,形成相对客观评估。聚焦“研判质量”。严格按照39项分析研判参考指标,逐项对照检查,分类撰写常态化和综合性分析研判报告,落实问题部分不少于总篇幅的五分之三,综合性分析研判报告,结合研判机制成员单位及被研判单位意见建议,完善后提请县纪委常委会进行审议。(松桃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