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立
张立(1909-1976),1909 年2月生,中共党员。在地下工作时期,曾相继用过张兴铭、高名扬等十几个化名。在延安陕北公学就读期间,改名为张立。由于他从事革命工作期间,做过书店老板,地下党的同志还亲切称他“张老板”。
20世纪30年代初受到革命思想影响,从事进步活动;1938 年赴延安陕北公学第二期十七队学习,任三分队队长。同年7月在贵州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在国统区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40 年任中共贵州省临工委黔西片区负责人,建立据点开展革命活动。皖南事变后转移重庆,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以社会职业为掩护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45年9月赴中原解放区工作。1946年6月奉命回到重庆。
1947年12月,张立正式与川东地下党临时工委肖泽宽接上组织关系,张立马上将黔东北的情况向肖泽宽作了汇报,肖听后异常兴奋,连连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们也正想在黔北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川黔湘游击根据地。”并当即决定,张立交出川东的一切关系,专门负责黔北活动,在干部和活动经费上,由川东党统一调配。
张立根据中共川东临委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武装斗争的指示,决定成立“黔北工委”。由张立负责,在黔东北地区清理、恢复地下党组织,开展地下工作,继而向西与云南联系。首先建立一条交通线,然后将川、黔、滇联成一片,在敌人的西南大后方,建立若干农村游击根据地,以实现党中央制定的前后夹击,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全歼顽敌的战略意图。黔北工委根据川东临委的战略意图,结合德江等地具备开展武装斗争条件的情况,认为“在一个远离解放区的新区,要从‘无中生有’把武装斗争搞起来,关键是怎样弄到枪支武器问题”。
1947年12月底,张立指派相关同志到德江,发动黔东北的德江、松桃、印江、石阡、湄潭、凤冈、正安、道真、务川等地的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清理、恢复、发展党组织,建立游击根据地。
1948年1月,中共黔北工委在德江平原十字关成立。张立于2至4月、8至11月两次赴黔视察与部署工作。其间根据川东党组织的指示和要求,先后五批次派遣20多名干部入黔,加强黔东北地区党的领导工作。
1948年11月,张立派相关同志回德江,沟通了中共思南地区总支委员会与黔北工委的联系;1948年春,接通了重庆至德江的交通线,建立了德、凤、湄、遵地下交通单线联络点。1948年9月,建立了正安至道真到南川地下交通线。
1949年2月底,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成立,张立任书记,委员有刘熔铸、蔡之诚,以贵阳为中心领导全省开展工作。3月底,张立派宋至平到德江,传达省工委根据华南分局的指示,对黔东北地区的工作部署,重申了各地党组织的负责人。
黔北工委在十字关立足后,张立两次到黔北工委机关检查、部署工作。在黔北工委期间,张立跑遍了明溪和大兴旋厂附近的大小山头,观察地形,绘制地图,安排力量,为开展武装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张立同志为负责人的中共黔北工委成立后,以星火燎原之势,向德江周边地区辐射,先后深入发动群众,组织了多项革命运动,成立了多个进步组织与游击武装,领导的游击武装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了辰溪、凤凰、松桃、铜仁、江口、印江、思南、德江、凤冈、湄潭等10个县。(德江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