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教育典范杨干民

时间:2020-09-25 15:53:30 点击:

图为铜仁中学旧貌

杨干民,别名国桢,今铜仁市碧江区河西办事处柑子园人。干民童年在铜仁私塾、城北小学就读,后在铜仁、松桃、江口三县联立中学读书。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铜仁,联中学生激于义愤和爱国热情,成立了“五卅惨案铜仁学生联合会沪案后援会”。干民任宣传部长,带领城内各校学生游行宣传,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对日经济绝交!”等口号,组织纠察队,检查各商店日货,进行登记封存,有的当场焚烧捣毁。联中校长出面制止并开除了干民学籍。

不久,新接任的校长张建安将干民复收入联中读书,高中毕业后,干民考入贵州大学矿科专业,1932年秋,干民学成返铜,由省实业厅任命为江口县建设科科长。

1932年末,干民卸任回铜仁,受聘于联中任教,不久被委任为事务主任。1935年,因联中多次遭乱战毁损,校舍破烂紧缺,不能适应教学需要,修建校舍成为当务之急。校长委任干民等人为募捐代表,干民兼校舍建筑主任,向地方人士发起募捐,共得资金3500银元,在原址重建校舍10余间。学校规模由2个班扩大至6个班,联中得到新的发展。

1936年,干民代理联中校长,负责行政管理工作。1938年县长吴星汉派兵强行接管联中,遭到师生强烈反对,吴企图加害老师们,地方人士和学校将吴星汉派兵强行接管学校一事控告到镇远地方法院,干民被传到法院当庭出示吴星汉用暴力接管学校的有关现场照片为证,揭露了吴的野蛮行径,原告胜诉,吴被调离铜仁,联中得以保存。

1939年秋,贵州省政府下令停办联中,干民与地方人士不服,遂将联立中学改为“私立铜江中学”,干民继续受聘为校长。1941年县政府接管该校,更名为“铜仁县中学”,干民仍任校长。

1950年1月,干民在贵阳奉省人民政府之名,持张立亲笔书信回铜仁,去做在铜仁解放前夕撤退到江口梵净山一带负隅顽抗的国民党贵州省第六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欧阳德和独立团团长廖云魁部队的起义说服动员工作。干民不顾家中孩子年幼,行前对领导说,此去吉凶难料,不成功便成仁,现有小儿请政府暂时照管一下,待事成功后,再接他回铜仁。

随即,干民与专员王立然、政委李树荣日夜兼程赶赴铜仁,与王国宾一行2人扮成商人冒着生命危险,一路几经盘查,终于赶赴到驻扎在江口县境内的廖团部,将信交与云魁。干民了解到云魁和欧阳德已有起义意图,于是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晓以大义。1月内,干民与其他人士一道步行往返江口 3次,终于促成廖团起义。

同年2月1日,干民再次与代表团一行4人由铜仁步行两天到达江口洽谈廖团起义整编事宜,受到廖团官兵的欢迎,当晚举行文艺晚会。第二天,起义部队遵照军分区的命令开赴到指定的地点铜仁谢桥进行了整编。

1950年人民政府安排干民在铜仁中学师范部任主任,1952年调铜仁中学任教务主任、1958年在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1980年3月,予以平反昭雪。

回顾杨干民的一生,虽未能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却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和革命事业。(碧江区纪委监委 田曼雯 整理)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