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黔东革命根据地遗址
1934年5月31日晚,贺龙和关向应在沿河县城西陕西会馆组织召开团以上负责人会议,主要研究如何渡江的问题。最后,明确渡江任务由连长顿星云完成。
年仅22岁的顿星云领受任务后,于6月1日,在火力掩护下率领战士首先踏上第一船,冒着敌军的弹雨渡过正在暴涨的乌江,迅速控制了东岸,使红三军主力部队顺利渡江。
二十年后,身经百战、40出头的顿星云成了共和国的开国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
顿星云,湖北石首县人,原名顿新银。1929年参加少年先锋队,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三军排长、连长、红二军团总指挥部作战科科员、红四师十二团营长、红六师十六团团长等职,参加了红二、六军团的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顿星云担任八路军三五九旅某团的团长。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因带领部队艰苦奋战,自力更生,创造了“陕北江南”的奇迹,一曲新编的陕北民歌《南泥湾》唱遍了大江南北,几十年来经久不衰,至今哼唱,依旧令人热血沸腾!
延安保卫战,是顿星云军旅生涯中最出彩的一笔。1947年3月25日,时任晋绥军区独立第四旅旅长的顿星云,同兄弟部队一起,一战青化砭,打了保卫延安的第一个大胜仗;4月14日,与西北野战兵团二战羊马河,全歼国民党一三五旅;5月1日,顿星云带领部队担任攻坚任务,三战蟠龙镇,创造了迫近敌人阵地对壕作业,实行坑道爆破的经验,保证全军攻占蟠龙镇。此战,全歼守敌近7000人。毛泽东充分肯定独立第四旅所创造的经验,在电报中号召,“要学会迫近作业,善于攻坚”。
是年8月21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骑马来到西北野战军指挥部巡视。毛泽东特意问道:“哪位是独立四旅的旅长呀?”王震立即把顿星云从后面推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高兴地同他握手。
1954年,著名作家杜鹏程创作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反映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引起了轰动。其书中塑造的独立四旅旅长陈兴允,其原型就是顿星云将军,陈兴允的职务和经历与顿星云相似,且互为谐音。
建国初期,海军航空兵成立,时任第一兵团第五军政委兼新疆伊犁、塔城、阿尔泰三个地区党委书记的顿星云,奉命调任海军航空兵首任司令员。
1955年9月29日,顿星云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参加授衔仪式,当他走到毛泽东跟前时,毛泽东上下打量他好一阵子,握着他的手说:“你是顿星云,瘦了嘛!”接着毛泽东问了他离开陕北以后的情况。
顿星云在烽火年代,曾四次死而复生,身上留下不少弹片。1985年1月14日,他在京病逝火化时,残存于身上的11块弹片才最终脱落。
顿星云离开黔东革命根据地后,仍念念不忘老区人民群众,常给儿女们讲述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
2010年8月9日,顿星云将军的女儿顿云润、儿子顿耀南,与谭友林将军的儿子谭晓芳,杨虎臣将军的女儿杨明、儿子杨志勇,来到沿河自治县踏访父辈们的足迹。
在参观了父辈们曾经战斗、生活过的遗迹、旧址后,感慨地说:没有红三军,就没有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没有老区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就没有红三军的发展壮大。(沿河自治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