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湘黔边界贸易集散地云场坪镇

时间:2020-09-30 11:47:23 点击:

图为云场坪镇新面貌

云场坪集镇位于铜仁市东部边沿湘黔两省交界处,与湖南省凤凰县茶田乡仅一山之隔,距铜仁市区21千米。云场坪,原名大硐喇,又名坡西。因云场坪地产朱砂、水银,人口密集,早在明代已形成以朱砂、水银为主要集散地的集镇,与万山、岩屋坪合称“中国汞都”。明清时,均为思州府属地,隶于施溪漾头长官司。民国21年(1932),置大硐镇,属省溪县,后改属铜仁县马岩乡。1985年1月,从马岩乡划出云场坪、枫木坪、路腊3个行政村与云场坪矿区建立云场坪镇。从此至2011年一直为建制镇驻地。

据考,明初,于此设水银场局。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矿权被英法帝国主义攫取。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收回矿权,直到民国后期,由私营矿主开采长达30年之久。1952年,集镇内归属贵州汞矿。

1953年9月,成立铜仁汞矿,属省劳改局直属企业。1988年,全矿共有职工2100多人,年产汞150吨—180吨,水泥5万吨,产值1000余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值3138万元。主要产品有汞、朱砂、试剂汞和水泥等。据调查,镇内有60%以上劳动力从事汞矿的开采、加工。当地村民亦在农闲之余从事“检砂”和“烧水银”副业。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汞资源长期开采,原有坑口矿源接近枯竭,主要采矿点已转移到滑石谷坳,集镇规模相对萎缩。

集镇分老街和新街。老街为行政事业单位和集贸市场,新街为铜仁汞矿矿部和职工生活区。镇内公共设施基本配套,照明用电和自来水先后得以解决,除行政事业单位外,建有各类学校5所,医院、卫生所、门诊部等8家以及新华书店、电影院等文化金融单位和酒店等服务行业。2011年,集镇总人口4500人,集镇建成区约0.6平方千米,道路总长2千米,铺装道路1.8万平方米。

云场坪因其历史上是一个汞矿区,集市贸易较为活跃。逢星期日赶场,场期人数5000人,高峰期上万人。上市主要产品有朱砂、水银和汞制品,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到此采购。上市的主要农产品有粮食、肉类、蔬菜、水果和日用百货等,已发展成为湘黔边界重要的贸易场镇。(碧江区纪委监委 韩聪 整理)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