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贺龙的苗乡情

时间:2020-12-04 17:53:36 点击:

 

图为贺龙率部进驻松桃留下的标语。.jpg

图为贺龙率部进驻松桃留下的标语。

 

贺龙与松桃十分投缘,与松桃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

1925年,贺龙率部进驻松桃时,一再告诫官兵:“本军客驻黔境,纪律贵在严明。擅取民物及借故骚扰,业命坚决禁止。违者严惩不贷。”并以澧州镇守使的名义,委派该部军警稽查处长覃甫仁出任松桃知县。为尽快消除因甲子年大旱给百姓造成的灾难,贺部开仓济贫、赈灾救民,还派专人到湖南买了八口特大号铁锅,在县城的校场坝砌灶煮粥,接济逃荒的灾民。被誉为“仁义之师”,在松桃苗乡争相传赞。

1926年1月,贺龙率部进驻铜仁。时任黔军第九支队第一团团长欧百川,耳闻松桃百姓对贺龙治军和为人的敬佩,率全团2000余名将士投奔贺龙,任建国联军川军第一师独立二团团长。是年6月,贺龙响应广东国民政府号召,在铜仁誓师北伐,黔东6000多名青年则追随贺龙踏上北伐征程。

在北伐征战中,欧百川所在的第一师始终作为贺部先锋清除前进障碍。首战羊毛滩,欧百川亲率“敢死突击队”第3营赤膊上阵,攻占敌军阵地,打仗如豹子,被誉为“豹子营”。沿途敌军纷纷退避,直抵常德。跟随贺龙北伐中,欧百川所率的2000多名苗族士兵骁勇善战,参加过著名的黄津口、斗湖堤、临颍之战。一份报告称道:“4军、11军、贺师奋勇当先,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与如雨之弹火相搏,卒将大憨击溃,败不成军……”经此一战,奉军被迫退回京津,也因此战,贺龙的部队名声大振,被誉称为“钢军”。   

在中国革命关键节点上,松桃籍士兵欧百川打响了南昌起义第一枪,他在率团解决省府卫队、占领江西省政府后,又率队协助一团进攻藩台衙门指挥部,英勇善战,解决了敌人的机枪封锁,使南昌起义成功。

1928年,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四军更名为红二军,与红六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1931年3月,在湖北的长阳县改编为红三军,游击于湘鄂边区。

1933年12月,在大村会议上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作出了把创建新苏区的活动范围从湘鄂边扩大到湘鄂川黔边广大地区的决定。1934年5月,红三军从四川彭水渡过乌江进入贵州。6月,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分三路从酉阳县南腰界、龙池、唐家溪一带进入松桃甘龙地区,一路由岭岭坡进入田坝、老木树、甘龙口,一路由甘河沟到达张家湾、天堂、火烧桥,一路由野鸡洞伸向麻阳、严家坡等地,甘龙各地村村寨寨驻满了红军,人欢马叫,歌声四起,刷写标语,修整部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红旗第一次在松桃这块土地上飘扬。

在进入黔东后,贺龙常讲:“野鸡有个山头,白鹤有个滩头,一支红军没有根据地怎么能行?”“我们再也不能这样走了”。6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作出了在黔东发展苏维埃运动决定。红三军指战员对这一决定表现出极大热情,分赴松桃、酉阳等地开展组织发动工作,分别在麻阳、火烧桥(永安)、岩科坝等地宣传革命道理,号召穷人团结起来闹革命,相继建立了严家坡区革命委员会和麻阳、猫山、浑泉、磨盘溪等11个乡苏维埃政府。

在区乡政权相继建立的基础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各乡苏维埃政府把没收的土地以人口多少平均分给贫苦农民耕种。在甘龙地区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贺龙来得好,红军来撑腰;穷人把家当,土地回家了;豪绅在躲藏,穷人在欢笑……”

贺龙对松桃情有独钟。在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关于苗族问题决议》,从八个方面确定了黔东苏维埃政权对待苗族同胞的基本政策,彰显了红军全力帮助苗族同胞“得到解放与自由”的决心。不到两个月,贫苦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成为土地的主人。在甘龙成立的农民协会、苏维埃政权等组织建设苏维埃政权,松桃苏区人民群众与红军同甘共苦、并肩战斗,结成血肉相连的军民关系,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诗篇,使得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红旗在松桃这块土地上高高飘扬,成为黔东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松桃自治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