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收官战丨跟进监督解决“用工难”

时间:2020-12-04 17:54:47 点击:

图为德江县复兴镇七星坝区蔬菜基地。.jpg

图为德江县复兴镇七星坝区蔬菜基地。

 

秋去冬来,寒潮来袭,铜仁市德江县复兴镇七星坝区里工人们完全没有受到影响,正欢欢喜喜、热火朝天地对秋冬季第一批西兰花进行采摘、搬运和装车。

“我家离这儿不远,在这里务工虽然没有外面工资高,但是可以照顾家庭。”德江县民生监督组开展回访时,七星社区的邹小维满意的说到。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民生监督组到坝区开展产业发展督查的时候,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集中连片的土地全部都是冷冷清清的,只有零星几个工人在整地。

“西兰花种植技术和销售方面都没啥问题,当前最苦恼的是没有工人。附近的群众,年轻的大多不愿意来参加种植,担心工钱不能及时支付,年长的我们又担心他们做不来,最终就成了这个冷冷清清的样子。”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坝区负责人张国文无奈的表示。

“发展农村产业革命,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德江县民生监督组立即将该情况向复兴镇党委政府反馈,要求明晰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全力破除坝区用工难的问题。

同时,民生监督组还将该情况上报至德江县纪委监委,县纪委监委要求该民生监督组务必及时跟进监督、全程监督,以强力监督督促复兴镇抓好坝区产业发展。

“针对你们最关心的工资发放问题,完全放心,我们党委政府可以保证按时发到位。”在县纪委监委的督促下,复兴镇党委政府经过分析研判,组织镇坝区产业发展专班分村、分组到七星社区及周边村组召开群众会,向周边群众详细讲解产业发展政策及前景,重点讲解工人具体工作和工资发放情况,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心中顾虑。

并通过与德江县金扁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商,对工人采取固定工与临时工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根据工人的家庭情况、年龄结构、综合素质选择一部分为固定工人。通过与县级坝区发展专班对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工人们实行专业化、点对点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确定10人左右为固定工人,实行固定工资加绩效支付,每月3000元左右。在需要大量用工时,充分发挥村级劳务合作社的作用,组织农户到田间地头,边生产边指导培训,对临时工人每天按80元支付报酬,并且该公司还对合作社实行每月组织工人数量支付服务费用。

在强而有力的监督保障下,随着用工难问题的解决,工人们看到了坝区发展的前景,对坝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七星坝区极快的从冷冷清清变成了热火朝天,于是坝区的收获季节才有了文章开头的忙碌景象。

“现在完全不担心用工难的问题,经过技术培训确定的10个固定工人,每人每月基本上可以领取3000元的固定工资,而临时工人则是每个种植大户根据自己承包种植区域西兰花的成熟情况自行联系,最近每天都有30-40人左右,要是刚好赶上几个种植区域都在采摘,最多的时候能有60多个工人,如果临时工每月能到坝区做到25天左右,就可以领取2000元的工资,这样他们既能照顾家庭还能挣钱,所以工人们都是干劲满满的。”坝区负责人张国文一改从前愁容满面的模样,乐呵呵的跟民生监督组回访的工作人员说到。

目前,七星坝区秋冬季第一批西兰花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各大蔬菜公司和收购大户都主动到坝区了解西兰花的长势和协商收购情况,坝区总产量约为240万斤,按照每斤2元的单价,目前已经卖出40万斤,销售额达80万元,并且还有后续订单正在联系中。

今年以来,德江县民生监督组充分发挥监督专责职能,整合乡镇纪委和村级监委的力量,深入全县13个500亩以上坝区开展监督检查,为农村产业革命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下步,我们将持续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主动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督促责任单位和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确保扶贫政策和效益精准落地见效。”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德江县纪委监委 刘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