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丨“铁军”柔情

时间:2020-12-04 18:09:54 点击:

图为张怀稳为贫困学生辅导作业。.jpg

图为张怀稳为贫困学生辅导作业。

 

“张叔叔、张叔叔,快看我的成绩单,这次考试得到老师表扬了……”

8月29日,德江县高山镇高桥村,张怀稳刚停车开门,已等在路边的刘俐和弟弟刘利强激动地跑过来,迫不及待地把成绩单给他看。

??刘俐和刘利强姐弟是张怀稳10年来资助的第34、35名贫困学子。

“当时都准备放弃读书去打工了,但张叔叔和我谈心,重新坚定了我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心。”刘莉说,他们兄妹3人上学,父亲因腰伤卧床不起,母亲身有残疾,家庭十分贫困。

2015年,张怀稳在高山镇收集捐资助学信息时,得知刘家的特殊情况,当即决定对他家进行资助,并抽时间对两个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同步进行。

??“这次过来,主要是了解刘家现在的生活及两名孩子的学习情况。”新学期开学,张怀稳特意请假来到高桥村,对学习情况进行“回访”。如今,刘俐和刘利强从初中顺利升入高中,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张怀稳出生在铜仁市德江县一个小山村,生长在乌江畔,今年35岁,是德江县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平时的工作中,他是一名纪检监察“铁军”,生活中却处处充满“柔情”。

??2011年,刚退役返乡参加工作,家境本不富裕的他又毅然投身公益,开始长达10年的捐资助学事业。

“十年前,如果不是张叔叔的出现,我们四姐妹可能都辍学,有没有勇气生活下去都是问题。”谈起张怀稳,张青青话语里充满感激之情。

2011年,张怀稳在高山镇方家村走访时,得知学生张青青的母亲去世、父亲患病,年逾八旬的奶奶艰难地抚养着正在上学的他们姐妹4人。张怀稳立即将身上所带的1000元现金塞进奶奶的衣兜,并承诺每月资助200元作为他们的生活费。

??“要资助几十名学生读书,仅靠我个人的工资是完全不够。”为了更好的开展助学工作,张怀稳还在朋友介绍下,加入一个由几个热血青年自发组织的“苗苗阳光”公益援助团队。他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有80%用来资助贫困学子。

??同年,为了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梦,张怀稳还在高山镇街上摩托车专卖店赊了一台摩托车。用3年时间跑遍德江、沿河及遵义市务川县等地的10余个乡镇30多个村、10多所中小学,累计采集贫困生信息400余人。

随着资助人数越来越多,张怀稳微薄的工资已无法满足需求。最多时他同时资助17名学生,每季度发放6000多元资助金。10年来,他前后资助的42名学生完成学业。

??张怀稳不仅对贫困学生慷慨解囊,对一些偏远的山村学校也是倾力援助。

10年来,他通过向外界的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寻求援助,发放到德江、沿河等地学校的物资折合资金近50万元,惠及贫困学生近1000人。

??不仅资助贫困学生,张怀稳还始终身怀一腔报国为民热情。去年德江吹响“整县摘帽”冲锋号,张怀稳将办公室搬进了结对帮扶的楠杆乡长远村,白天进村帮扶,晚上加班做材料。疫情期间,他连续20多天坚守“战疫”一线。

“脱贫攻坚是国家大事,轻伤绝不下火线。”去年的建军节,张怀稳却在病床上度过。在帮助贫困户钉窗子时,他从梯子上摔下来,腿部伤口深可见骨。尽管伤势严重,但缝合伤口后第四天他又返回了岗位。

他身上清晰描绘出纪检监察干部“铁军”形象,也充满着“柔情”。(德江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