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依仁书院

时间:2020-12-04 18:08:58 点击:

图为依仁书院.JPG图为依仁书院。

 

依仁书院位于印江中学图书馆两侧,是一座坐北向南的明代建筑物,开口式三合院,占地总面积近400平方米。整个院址东西宽20米,南北深19,5米,院内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构形与装饰。

据《清道光思南府续志》载:依仁书院“讲堂三楹,中为讲堂,楹左分斋四,楹右分斋四,为生童肄业所,后三中为尹珍、李谓二公祠,左右房各一,除山长房外,余一间住生童,外为头门,缭以垣院,制毕备。”

依仁书院,原为龙津书院,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印江知县张镕始创。明嘉靖十年(1631年)知县彦阶在龙津书院前东南角修建文昌阁,寓“文运昌盛”之意,并对龙津书院维修改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知县刘名标、马仕芳对龙津书院再次改建,更名为“依仁书院”;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知县马仕芳到依仁书院兼任教员,每周授课三日。此后,断断续续均有知县到院授课。清嘉庆七年(1802年),知县张步虚更“依仁书院”为“近奎书院”;嘉庆十五年(181年),知县施学树恢复“依仁书院”称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立印江高等学堂;民国七年(1918年),设立印江蚕桑学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立印江初级中学。

中国当代书法家、雕刻家,印江籍王峙苍先生题联日:“依仁游艺滚滚风涛成志趣,博文通今莘莘学子有攸归”;“学海渡迷津广育英才竚看登龙声十倍,蓬山赐玺褒扬书法钦命题额耀千秋”。此联书法源出晋、唐,并自成风格,气势雄浑,点画圆厚,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而文字对仗工整,贴切自然,读来使人生气勃勃,感悟书法之乡的遗韵。

  依仁书院大梁题记已于2000年漆掩,次梁彩绘“帝道遐昌、皇图巩固”,“闾邑绅耆,士庶仝建”,落款为“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六普下照徒通文孙心灵曾孙源楷玄孙广珍裔孙虚政主持本学徒觉序孙昌荣曾孙隆德石梓匠陈仁祥李安仁”。

  依仁书院自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始建以来,历经400多年风雨,教书育人一直未断。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曾饱经沧桑,亦数度辉煌。数百年来,印江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坚持“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校之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才,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壮丽凯歌。最突出的有明代的左佥都御史肖重望,清乾隆进士王道行,清恭书“颐和园”独邀“宸赏”的书法家严寅亮。进士、举人、岁贡、解元、贡生不计其数,如:柳宗芳、柳元翘、陈士瑞、周雅湘、李茂松等,有父子同榜,亦有兄弟登科。

2015年,依仁书院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印江自治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