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红二、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

来源:铜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0-12-24 20:16:22 点击:

       

 

图为红二、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现貌.jpg

图为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现貌

 

1935年11 月,贺龙、任弼时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遵义会议精神,决定向贵州石阡等地区进行战略转移,创建新根据地。

1936年1月,部队向石阡挺进,11日直取石阡县城,总指挥部、军团司令部及直属机关,进驻石阡天主教堂。红军在石阡县城休整十余天,组织群众打土豪,传播革命真理,扩充红军队伍800 多人。

期间,红二、六军团总政治部还在天主教堂中召开了重要的“石阡会议”之“党的积极分子会议”。在“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任弼时作了重要报告,这次会议为克服红军中的消极情绪、坚定红军战士一往无前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36年1 月19日,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关向应、甘泗淇、夏曦等红二、六军团负责人在天主教堂召开会议,史称“石阡会议”。会上,分析了战斗形势,认为石阡地区居民稀少,粮食缺乏,且地形地貌不利于进行运动作战,难以较大范围与敌人周旋并最终消灭敌人,以石阡地区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已不可能。最后决定部队转移到乌江以北、长江以南地区活动。

1月20日,红二、六军团在石阡县城大桥下兰家坪召开誓师大会,宣布向西转移,23日部队全部撤离石阡县境。历史证明,红二方面军从此开始长征北上的历程。

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在石阡驻地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为天主教德国圣心会石阡教区本堂。现存经堂和南北两侧的神甫楼、修女楼,楼房建筑为中西合璧式风格,砖木结构,占地2300 余平方米。神甫楼仍存有当年红军在墙壁上留下的“打倒帝国主义”“对日宣战”等15幅宣传标语和“打倒羊(洋)人”“活捉羊(洋)人” 等3 幅漫画。这类保存完好的红色手迹,在贵州省内亦十分罕见。

为了充分展示红二、红六军团部指挥部旧址独特的政治地位和教育资源优势,1981年,石阡县人民政府将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月10 日,在教堂北楼的红军长征经石阡文物陈列馆隆重开馆,馆名由中顾委常委、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题写,馆内展出手枪、鱼雷等红色文物400 余件,神甫楼仍存有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和漫画多达20余幅。2009年,红军长征经石阡文物陈列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陈列馆,是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增强廉洁意识的场所,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石阡县纪委县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