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贺龙照片
青年的贺龙,性格刚毅,嫉恶如仇,以“两把菜刀”起事,追随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1924年和1925年,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同志先后两次到松桃,治军谨严,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救济灾民,为民除害,唤醒了松桃广大民众的革命激情和斗争意识。
1924年,贺龙被任命为四川讨贼联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兼川军第九混成旅旅长,驻守重庆江北。
1924年2月,不甘心失败的吴佩孚重新组织5路人马大举围攻重庆。5月,由于四川军阀杨森等部队的进逼,孙中山委任四川讨贼军第一混成旅旅长贺龙,摔3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有番号无马匹)约6000余人,从川东南第一次抵达松桃。贺龙虽与熊克武、汤子模联合抵抗,经历了多次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退至重庆秀山、贵州松桃一带休整。贺龙率部到达松桃时,一再告诫官兵:“本军客驻黔境,纪律贵在严明。擅取民物及借故骚扰,业命坚决禁止。违者严惩不贷。”当时,正值松桃遭遇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旱,全县人民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为了稳定民心,保卫社会安宁,贺龙部队接管了县衙,委派本部军警稽查处长覃甫臣出任松桃知县,张贴安民告示,解决民众最迫切的生活问题。“民以食为天” ,取缔了苛捐杂税,赈灾救民,开仓发粮便成了当时的首要任务。
贺龙还派专人到湖南买了八口特大号铁锅,在县城校场坝砌灶煮粥接济灾民,城里一些富商绅士也拿出一部分粮食,向灾民发放。持续了约2个月,松桃灾民们才得以渡过难关,贺龙的这一义举,在松桃的人民群众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被誉为“仁义之师”,在松桃苗乡争相传赞。
1925年10月,贺龙第二次到松桃,已任建国川军第一师师长的贺龙,率部进入黔东苗族聚居地松桃,后率部回到澧州,受到民众的夹道欢迎。湖南军阀赵恒锡得知贺龙回乡的消息后,以省人民政府名义,委任贺龙为澧州镇守使,管辖九县,企图以此捆住贺龙。
而贺龙则利用镇守使这个名义,亲民爱民。赵恒锡更加妒恨,于是就密谋消灭贺龙的部队。赵恒锡命令湘军分三路向贺龙的部队发起进攻。面对强敌,贺龙被迫退到川黔湘边界,到秀山、松桃一带活动。11月,到达松桃的长兴堡时,为不让部队骚扰少数民族,强调军纪和爱民,贺龙便以镇守使的名义向第三纵队长刘超雄发了一道手令:“一、 刻本使派员晓喻当地首人,彼此严禁放枪,以免发生意外(当地人放枪唯该首人是问,本署放枪唯该放枪士兵、长官是问)。二、严禁士兵搜罗民家什物及强拉民夫,业经三令五申,仍属不改,如敢再违,不仅严究该兵,即该管排连营长一并究办不贷。”强调要尊重苗民的风俗习惯,不准杀牛和过苗寨时不准开枪等。从这道手令可以看出,贺龙对苗族同胞和他们的风俗习惯都很了解,深受苗族同胞的欢迎。
在松桃驻扎期间,贺龙了解了苗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对苗族同胞的习俗和困难处境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亲民政策。一是尊重苗族的风俗习惯,对苗族头领进行团结和说服教育。二是除害安良。
松桃县城恶棍龙求三,原是湘西有名的大匪首,招安后当了松桃县警备大队长。但恶性不改,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民众对他恨之入骨。为除掉这一-恶霸,贺龙巧设鸿门宴,智擒龙求三,并公开处决,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通过这件事,松桃人民对贺龙格外信任和崇敬,苗族群众主动为贺龙部队送粮食,解决部队给养困难。一些苗族青年主动报名参军,加入贺龙的部队。驻扎在镇远的松桃苗族欧百川团长就率领他的一个团投奔到贺龙部下,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
贺龙早期在松桃的活动,与松桃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深深地影响和带动了松桃民众向往自由和解放。(松桃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