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碧江区纪检监察干部看望曹瑞林。
“我们的党和国家走到今天不容易,纪检干部一定要跟着党走,铲除腐败分子,让我们的党和国家变得更好……”这是采访结束前,抗美援朝老兵、原铜仁县纪委专职纪检员、88岁高龄的曹瑞林老人对碧江区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要求和期望。这句断断续续而又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如一记警钟,又似一声号角。
曹瑞林是江苏省南通县余西区国华村村民,现为铜仁市碧江区纪委监委退休干部。1951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即将满19岁的曹瑞林听到政府征兵的消息,立即报名参军。几天后,他随部队跨过了鸭绿江,进入了朝鲜战场。他说,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国家还很穷,听说美国佬要打我们,心里很气愤,顾不上与父母商量,便做好了上战场的决定。
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爆发,刚入朝的新兵团还未来得及休整,便被送往第一线。曹瑞林被安排在战区内的一处战壕里,担任机枪弹药手,负责给机枪“上子弹”。
“几十架的美军机在头顶盘旋,炸弹便一排接着一排落下,砰砰砰的爆炸声接连响起。”
“遍地都是尸体,早就忘记了害怕,只想着怎么把他们都背下山、送他们回乡。
……
时间久远,年事已高的曹瑞林早已忘记了战斗细节,可却一直记得那些衣衫褴褛、血肉模糊还坚持战斗的志愿军们。他挥手比划出一个“9”说:“一个连只剩9人了,都牺牲了”。言语间,他神情凝重,眼圈里满是泪花。
“战场上,我连死都不怕,还怕在工作中受点苦和累吗?”曹瑞林女儿说,这句话是她记事起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从朝鲜战场回来之后,他到部队当过炊事员、饲养员、班长、排长。每项任务,他都拼尽全力,他说:“和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士们比,我是最幸运的,我一定要苦干实干,才算对得起他们。”正因为如此,1953年10月,在南京挖工事时,他在看似平常的事情中立了三等功;1956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铁面无私”是家人对他的抱怨,“坚毅正直”是同事对他的评价。1958年从部队转业后,他曹瑞林服从组织安排支援贵州建设,来到了铜仁,先后到公安、粮食、组织、宣传、银行、电影院工作。无论是当工作人员还是领导干部,他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把正直正义落实到言行中。
二十多年前,30多岁的曹贵英(曹瑞林女儿)与丈夫双双面临下岗危机,转岗安排对于当时在铜仁县组织部工作的曹瑞林来说,只是愿不愿意的问题。但是对于女儿和女婿的要求,曹瑞林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他对曹贵英说:“就是炸油粑粑你也能活下去,自己能解决问题,就不要给国家添麻烦。”就这么一句话,妻子与曹瑞林产生龃龉,至死都没有和曹瑞林说过一句话。
对于孩子的教育尚且如此,对于工作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1973年,曹瑞林任铜仁县银行副行长期间,时常下乡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困难。年关时节,为了表示感谢,一名群众给他送来几块腊肉和两筐的红粑粑。曹瑞林请群众吃完饭后,倒贴了20元车费让群众把东西带回去。
“我哥忍不住,偷偷藏了一个红粑粑,但还是被我爸发现了,当时就追着打,他下手又狠,所以哥哥们都很怕他”曹贵英指着一脸温顺努力听我们谈话的曹瑞林说“我爸一直以来脾气又硬又直,生病后才柔和了点。”
1981年,曹瑞林调到原铜仁县纪委工作,一干就是11年,直到退休。说起他在纪委的工作,女儿和女婿最大的感受就是敢于得罪人。
“收缴拖欠挪用的公款,清理纠正党政机关办企业……”曹瑞林说,作为当时的县纪委委员,但凡办案他都冲到第一线,参与纠正在政治运动中受到错误处分的党员干部的平反,收回党员干部多领的双份奖金,查处经济案件,纠正分房建房方面的不正之风等重要工作。
曹瑞林家人回忆,在纪委工作期间,很多人说他太冲,太老实,太较真,甚至有人说他傻啦吧唧,他时常对家人和同事说:“自己干自己的,不管别人说什么,如果怕得罪人就别干纪委工作,就别当共产党员。只要我还是党员,我就要这样干下去。”
如今,曹瑞林已退休22年,虽然已行动不便,言语迟缓,但他每年必须看望新闻联播才能睡觉,他说:“虽然已经退休,离开了我从事多年的纪检工作,但我还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随时关注党和国家的事情,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不能忘记党性原则。”(碧江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