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由铜仁市纪委监委、铜仁市委宣传部、铜仁市文联、铜仁日报社4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杨荣杯”勤廉主题全国征文活动备受关注,吸引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省市(区)作者积极投稿。投稿者中既有知名作家,也有党政干部、在校师生等。截至目前,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原创散文和小小说共计1001篇,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即日起,活动组委会在铜仁日报、梵净山杂志、铜仁净苑杂志和铜仁市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连续刊载部分优秀作品。征文活动至5月31日截止,详情可通过铜仁市纪委监委官网(http://www.trjw.gov.cn)查询,欢迎踊跃赐稿。
尺 戒
◇ 辽宁·曲波
石峰镇群峰连绵,风景秀丽,以石材加工远近闻名。
这天,镇纪检书记林平和纪检干事小王从一家石材厂办案出来,往回走。
林平让小王开车,他说,昨晚又熬半宿,刚才问案时眼睛瞪多大,现在案子有了胜算,眼皮却蔫巴了。林平刚闭上眼,妻子来电话,说筹够了五万块钱,前几天他们看的那款车可以贷款买了。林平兴奋得一拍大腿,这一拍不打紧,车熄火了。
看看美丽的天峰山,再看看眼前的破车,林平唉声叹气。
石材厂老板万福开辆新买的奥迪停到近前:老林,你的“座驾”该换换了,堂堂纪检书记,咱当地的包老爷,出门不带起石峰镇一股雄风,也不能缩成天峰山脚下的龟壳呀。这话触到了林平的心坎,他望望天峰山,咬咬牙说了个字:换。
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办公室,刚坐下,举报电话响了,镇中心校校长杨天明虚报低保生人数,套取国家补助金......
林平惊呆了,这个被举报的杨天明和他关系可非同一般。
三十年前,读初一的林平吃完午饭返校。路过村长家,一阵风把村长家院内杏树上的杏刮落到了墙外,正巧落到了林平的脚下。看着脚下黄里透红的杏子,林平咽咽口水,最后还是弯腰捡了起来,这情景被回来的村长看见。
村长和林平的父亲有过口角,怀恨林家人,他硬说林平偷了他家的杏,扭起他的胳臂往学校走。在校门口遇到了返校的同学杨天明。看到瘦弱的林平被村长欺负,杨天明上前打抱不平,说杏是他想吃,让林平去捡的。
村长把俩人带到校长室,校长把他们的班主任杨天明的父亲杨老师叫来。在校长室,杨老师让他们自己说,平时老师是怎么教导的?林平低声说,苟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杨天明一仰脖:不是自己的,很小的东西也不能要。既然知道,那就不管这个东西在哪儿,都不要拿。
说着杨老师拿过戒尺,抽打天明的手掌。林平一把抱住杨老师,哭着说,杨老师,是我的错,你打我吧。杨老师停住手,让林平拿小刀来,在尺上刻下“戒”字,以后谁忘了,就刻遍“戒”字。
那晚放学后,林平追上杨天明,抚摸着天明肿胀的手掌说,今天你保护了我,以后我要保护你一辈子。
林平上大学时,杨老师把戒尺送给他,告诫他: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心如规矩、志如尺衡。林平向杨老师保证:一定清白做人,认真做事。
往事让林平眼泛泪花,他起身上报了杨天明案卷。
傍晚,杨天明推门进来:林平,你得帮我啊,马上就中考了,这是个别人想损害我校名誉,非常时期,你先帮我压一压。
林平摇摇头:按程序,接到群众举报,不管你犯错没犯错,我们纪委就要查,给群众一个交代。
杨天明不耐烦地说,真没什么事,半年前,我爸突发脑血栓住院,当时你嫂子去省里培训不在家,我手头拿不出钱,刚巧单位来这笔钱,我挪用一周后就还了。要查,等中考完的,我保证查我时,我如实说。
林平摇摇头:有问题就要诚恳接受组织调查,组织上不会冤枉好人的。
三天后,镇纪委在会议室召开了杨天明案分析会。经查实,镇中学校长杨天明采用虚报8名贫困生(每人补助1250元),套取国家伙食补助资金一万元。当时他父亲急病住院,他交了住院押金,一周后资金归还。
后来,其中的3600元给校行政人员发了加班费,另外,2015年至2016年寒假期间以护校为名违规发放补贴......
下班后,林平拎着水果来到了杨老师家。杨天明开门见是林平,挖苦地说,呦,纪检书记追家查啊。
杨老师问咋回事?
就是那一万块钱的事,你上次住院,我挪用几天,后来还了。
杨老师皱眉头问他挪用的什么钱?
林平说是贫困生的补助。
杨天明满不在乎地说:我们班子几个人节假日不休息,贴补点辛苦钱,人之常情嘛。
林平嘟囔句,违规了。
林平的这句话点燃杨天明的暴发,他指着林平大吼:林平,你别给我装,你工作认真、廉洁,你得分和谁吧,我违规?别忘了,我当年替你受的罪,手掌被我爸打得肿多高......事后你是怎么说的?说要保护我一辈子,这么多年,我求过你办过事没?我让你缓一缓,晚几天再查,你呢,加班加点地查,我不认你这个同学,以后你别来了,现在就走,走......
杨天明越说越气愤,往外推林平。
杨天明......杨老师大叫晕倒在地。
万福听说纪委在查杨天明,拿着一袋钱替杨天明求情。他说你看在杨老师的面子吧,咱石峰镇谁不敬重他,天明上有老下有小的,万一这一官半职丢了,他那一大家子可咋过,差的钱我替他还了,这钱你拿去,你不是要换车吗?
林平把万福递过来的钱推了回去:万福,杨老师是我的亲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明这次,我是真帮不上了,我早和领导申请了,这个案子我回避。
万福走后,林平又从书橱里拿出那把戒尺:天明,对不起,我食言了,当年我说过,我以后要保护你,保护你一辈子,可是,我向老师保证过啊,要清白做人。老师说过,谁错了,就去刻遍“戒”字,现在我替你刻吧。说着林平在“戒”字上一笔一划刻了一遍,眼泪一颗一颗落下来。
第二天,林平拿着预备贷款买车的五万块钱来到住院处,替杨老师交了住院押金。隔着病房门,他对躺在病床上的杨老师默默地说:恩师,别怪我没庇护天明,党纪国法有尺有度,戒之外,我不能越呀!
儿子的新衣
◇ 山东·刘晓东
这几天,李老汉一直没有休息好,要么睡不着,要么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弄得一天到晚没有精神。他是老寒腿,怕冷。天气一变凉,他就睡在厨房里的火炕上,把儿子前几年刚盖的一溜七大间北屋闲置起来。火炕有些热,躺在上面,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李老汉干脆起来到院子里溜圈。炕头上摆着儿子给买的羽绒服,可他还是喜欢穿棉袄,虽然有些笨重,穿在身上却踏实。
老伴走的早,只留下一个儿子。为了照顾孩子,正处壮年的他没有再娶,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很争气,从小学到大学根本没用李老汉操心。大学毕业后,直接留在省城工作。周围十里八乡的群众都说儿子随李老汉仗义,只要找到他没有办不成的事。每到这个时候,李老汉笑的嘴角都会翘起来,边递烟边说:“不成器,不成器。”
儿子非常的孝顺,给李老汉安装了全村第一部固定电话,买了全村第一个手机。李老汉怕花钱,整天揣电话不敢打。可邻里间有个什么事需要用电话,他从来没有心痛过。每个月初去缴电话费,营业员都会告诉他,已经有人替他缴了。他专门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儿子笑着说:“爸爸,这点小事就不用您老操心了。”李老汉心里虽然犯嘀咕,但是每个月还是照常去营业厅问问。
近两年儿子回来的勤了。刚工作时,儿子是坐公共汽车回来,在路上得用一天的时间,再后来是司机开小车来回接送,现在是自己驾车独来独往。有一次,李老汉问儿子:“你的车前面怎么才四个圈?人家奥运会是五个圈。”儿子憨憨的一笑,说:“爸,这是车标,不是开运动会。”老汉敲了敲车盖,说:“还是公家会买车,厚实。贵吗?”老汉接着问。儿子挺着大肚腩,正费力地从车上往下搬东西,喘了口气说:“是咱家的车。不贵,才几十万。”吓得老汉赶紧把手拿开,生怕敲坏了。
儿子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的装满车,李老汉再怎么劝也不行。儿子生怕老汉穿不暖和,次次都买回一些衣服。老汉说:“这些衣服我到死都穿不烂,别再花钱!”儿子不听,说:“爸爸,你喜欢哪件就穿哪件,不喜欢的就堆在柜子里别动了!”为此,儿子还专门买了几个铁皮柜子放在偏屋里。老汉不喜欢那些花花绿绿、样式古怪的衣服,觉得那不是老农民穿的,干脆不再去动那些衣服。
天色还暗,刮起了小北风,老汉不由地裹紧了身上的棉衣。突然,几道雪亮的灯光刺破夜空,紧接着就听到门口传来汽车的急刹车和“咣咣”的关车门声。老汉一下子愣住了,正想去看个究竟,高大的铁门就被“铛铛”的敲响了。他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谁?谁敲门?”“爸爸,是我,你儿媳妇!”一个带着哭腔的女声回答到。一听是久没上门的儿媳妇大清早的来了,李老汉的头“嗡”的一下子就成了空白。他顾不得腿疼,三步并做两步,赶紧走过去,隔着门就听到儿媳妇在低声的哭泣。他用发抖的手哆嗦着掏出钥匙,往锁眼插了好几次才插进去。门一开,马上涌进来好几个人。除了儿媳妇,其余的都不认识。
“咋了,孩子?出什么事了?”老汉的话都说不利索了。儿媳妇两眼红肿地有些吓人,擦了把泪说:“爸,你儿子这几年买回来的衣服还在吗?”老汉一听,心想:“不会是因为给我买衣服,两口子闹别扭吧。”他说:“在,都在柜子里呢!我说过不让他花钱买衣服!”“那就带我们去看看吧!”儿媳妇还没有回答,旁边有人插话说道。“好,好,我带你们去!”老汉忙不迭的应着。一边往北屋走,老汉一边问:“孩子,你们两口不会是闹意见了吧,我怎么没看到俺小?”儿媳妇努了努嘴,轻轻地的说了句:“他忙着呢,没有来。”
一打开偏屋的门,干冷发霉的空气便扑面而来。灯光下,三四个铁皮柜并排在墙边,反射着刺眼的光芒。“钥匙呢?”一个陌生的声音问道。老汉从满是灰尘的柜顶上摸出钥匙,没等将灰尘擦掉,钥匙就被旁边一人抓了过去。老汉的嘴张了张,终究没有说出什么。柜子里全是衣服,冬装、夏装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很多连包装袋都没有破开。几个人围了上去,“刺啦”一声,将其中的一个包装袋撕开,露出里面的新衣服。一个人将手伸进口袋,很快摸出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是一捆钱!几个人对视了一下,互相点了点头。两个人把老汉和儿媳妇拦在一边,其余的人全部拆衣服袋。李老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新衣服里怎么会有钱?并且几乎每件里面都有!他看了看儿媳妇,她却慌乱地低下了头。
邻居家的黑狗听到动静大叫了起来,李老汉无意中往门口看了看,发现车门上好像写着什么。揉了揉发痛的眼,眯起来一看,是“监察”两个字。他头一晕,便栽在衣服堆上,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时候,太阳升起来,天亮了。
愿得此身长报国
◇ 贵州·周静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并不认识他,待看完相关故事,我泪流满面。中华民族伟大,正是由一个又一个这样平凡而又不凡的小人物,点点滴滴的努力汇聚而成。明明可以选择安逸,却拥抱困难;可以选择狭隘,却拥抱大度;可以浑浑噩噩,却兢兢业业。
您的血液里流淌着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
我们常常感叹也常常让别人吃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我想这就是答案。2020年新春伊始,还未拥抱春天,一种可怕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神州大地并不断蔓延。
为科学联防联控,党委政府决定实施网格化管理,本来可以居家隔离避开的,但您却选择迎难而上,戴上红袖套,红帽子,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想想,那些天是怎样的天气,有火吗?可以睡觉吗?被子暖吗?饭热乎吗?不能想更不敢想。脑海中自然浮现了上个世纪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嚼皮带,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些艰苦的场景,那些艰苦的应对,那些艰苦的勇敢,正是为了劳苦大众追求光,追求热,追求光明的家国情怀的体现。
您的骨髓里浸透着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很长一段时间,我心中住着人民英雄焦裕禄,这个兰考男人,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与风沙鏖战?是什么样的信仰驱动他长留此地?是什么样的情感温暖着他一直前行?小时候,我总觉得这个人特别傻,风沙治不了,可以走嘛;树活不了,人是可以走的嘛;为什么与之过不去呢?
直到长大后,我才明白了他这样的做的意义,是精卫填海的执着,愚公移山的执念,苌弘化碧的坚毅,忘帝啼鹃的刚直,为人民造绿的大义,为民族添福的壮举;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中,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成为那千千万万个逆行者之一,奔跑者之一,默默奋斗者之一。
正是因为曾经那一句庄严的誓言,许下的诺言,红星的感染,红旗的召唤,红色血脉的传承与延续,才选择逆行;回首你生前做的事,哪一件不是掏心掏肺鞠躬尽瘁,哪一件不是真心真意脚踏实地,哪一件不是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参与脱贫攻坚,守护矿产资源,与非法分子斗争,拒绝红包,严肃党风党纪……
没有全民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小康;没有一线干部参与工作的小康,就更不是中华民族的全面小康。
您的意志里饱含着勤廉如一的赤子本色。
勤是本心,廉是本性;问所由来,质性自然。
杨荣同志,1966年出生于江口县农村,作为农村里的孩子成长成熟的早,小时候就承担起支撑家庭的责任;出生农村,你最了解农民的辛苦和艰辛及诉求,也最清楚他们生活的艰难与不易及痛苦。
1989大学毕业后,回到地方参加工作,您始终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就像庄稼人一样,耕田除草施肥一点也不亏欠它们;您始终谦虚有礼,低调温暖,就像秋日稻田里的稻穗一样,弯腰低头,永远谦逊和蔼;您始终兢兢业业,拒绝空谈,就像种庄稼一样,容不得马虎,搞不得偷工;您始终胸怀家国,心怀人民,您是人民的儿子,就像农民热爱土地一样,热爱着您的百姓,您的家园;您始终勤劳不息,廉洁清正,像耕耘的老黄牛一样,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您始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坚守职业素养,恪守道德风尚;您始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您是梵净家园里的守望者,守望初心,守望责任,守望信仰。
杨荣同志的一生,是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一生;是砥砺前行,艰苦奋斗的一生;是胸中有国,心中有家的一生;是勤奋不辍,廉洁自律的一生。您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梵山苍苍,锦江泱泱。
叫 魂
◇ 湖北·万东海
夜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娘走在前面,一手提着马灯,一手挎着小篮,篮里装着一沓纸钱。我跟在娘身后,紧紧拽着娘的衣角,生怕被落下。
来到村头老槐树下,娘蹲下身,虔诚地拿出小篮中的纸钱,点燃,一张一张地烧,嘴里念念有词,火光映照出她满脸的焦虑和不安。
火光熄灭,娘缓缓站起身,拉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往回走,嘴里拖长声音喊道:“豆儿呀(我的乳名),来——家——呢!”我随声应和:“来——家——呢!”
一遍又一遍,重复地呼喊,重复地应和,那声音悠长低缓,穿透夜色,飘荡在寂静的村子上空,凄凉哀婉,闹夜的孩子听后都止住了哭声。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家中贫寒,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娘请大仙给我面相,说是犯了鬼神,魂被勾走了,于是娘就不厌其烦地为我叫魂。
“真的有鬼神吗?”我疑惑地问。
“头上三尺有神灵,人世间的事,鬼和神都看着哩!”娘说,“体弱的人,魂最容易被恶鬼勾走。”
长大以后,才知道“叫魂”纯属迷信,当然不可信,只是在那个生活极度困难的年代,娘爱子心切,病急乱投医罢了。
但是,娘为我叫魂的场景,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夜深人静时,时常浮现在眼前。
后来,我成家立业,离开了娘,来到了城里。经过多年打拼,我从一个普通职员,慢慢升到了局长的位置。每当我在金钱和法纪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头脑中,就会响起娘给我叫魂的声音:“豆儿呀!来——家——呢!”娘的呼唤,使我一次次避免误入歧途,沿着光明大道往家走。
可是,就在我即将退休的时候,我的魂却被“恶鬼”不知不觉勾走了,迷失了回家的路。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局里的办公楼太旧了,经专业部门鉴定为危房,市里批准我们新建一幢办公楼。
一些施工单位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我做工作。
那天,我接到市领导的一个电话,说泰源建筑公司的王总找我谈工程的事,让我关照一下。
我刚接完电话,王总就来敲门了。一见面,他就递给我一张银行卡,说:“一点小意思,密码是您的生日。”正当我犹豫时,忽然想起娘说的话:“头上三尺有神灵,人世间的事,鬼和神都看着哩!”娘的叫魂声仿佛又在耳旁回响:“豆儿呀!来——家——呢!”我的手不禁哆嗦起来,那张银行卡终究没敢碰。
通过公开招标,办公楼施工进行得很顺利,这让我舒了口气。更让我高兴的是,市里分给我一套180平米的新房。因忙于工作,我就把装修房子的事交给了妻子。
三个月后,办公楼主体工程完工,顺利通过验收。晚上回到家,妻子又告诉我一件高兴事,说咱家房子装修完工,质量很好,并且她在装修公司举行的抽奖大酬宾中,中了特等奖,不仅全额返还了装修款,还获得了20万元的奖金。
当时,局里办公楼正在选装修队,妻子对我说:“你看,为咱家装修房子的那家公司就很不错,公司大,装修质量又好,不如给他们装修,你也省些事。”我想了想,他们能举行抽奖大酬宾活动,还能兑现承诺,其实力和信誉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就这样定了下来。
年底,新办公楼正式启用。这时,我也到了退休年龄。我很高兴,工作了几十年,谨慎小心,如履薄冰,廉洁奉公,现在终于可以安全“着陆”了。
可就在我准备安度晚年时,出事了。搬进新办公楼才一个多月,职工陆续出现过敏反应,头痛脑胀,咳嗽哮喘,皮肤发炎。经专家检测,装修材料不合格,甲醛、笨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很快,上级便派调查组来了。
不久,调查结果出来了。原来,那天装修公司搞的所谓抽奖大酬宾活动是假的,是故意演给我看的一出乌龙戏。而且这家装修公司的真正老板,就是上次向我行贿的泰源建筑公司的王总!
得知结果,我差点晕过去。万万没料到,一生谨慎,两袖清风,临到退休,“魂”被“恶鬼”勾走了。为官不可不慎啊!
“豆儿呀!来——家——呢!”耳旁又响起了娘为我叫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