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乌江摆船渡红军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1-12-09 09:03:31 点击:

图为铜仁市沿河县红军渡纪念碑

乌江,是贵州最长的河流,而乌江沿河段是乌江在贵州省的最后一站。在沿河县城东岸,耸立着一块高大的“红军渡纪念碑”,这是为纪念红三军在此渡江、铭记红三军的光辉业绩而立的纪念碑。80多年前,沿河40名船工摆船渡红军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冒雨奔袭重庆市彭水县,9日攻占彭水县城。随后夏曦强命红三军放弃彭水县,西渡乌江进入贵州。5月14日,进至后坪县塘坝(今属沿河),接着挥戈客田区。5月30日,进入沿河思渠等地。

1934年5月31日中午,红三军前卫部队在沿河县城西岸洞顶山、粽子顶与彭镇璞团前哨接触。敌人一触即溃,仓促退向县城东岸,其中一排未来得及过江,在熊家桶子向红军缴械,红军占领沿河西城。然而此前,敌人早将所有船只藏匿于县城下游的黑獭堡一带,红军一时无船渡江。同时,由于红军顾惜东岸民房,没有使用重火力,于是向东岸守敌发起政治宣传攻势。下午,红军找来一些船只和船工,在县城较偏僻的温家坝乌杨树边作强渡准备,第一次渡江时,遭到河东守敌的猛烈攻击,两名红军战士牺牲,未能成功。晚上,贺龙、关向应等在陕西会馆召开团以上干部会,会上重申红军的任务和纪律,并研究渡江方案。最后决定,第七、第九两师负责寻船,郑兴益连长带领一个排先行渡江。深夜,渡江开始,慑于红军的威力,守敌弃城逃遁。

红三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受群众的拥护和欢迎。6月1日,县城东岸群众傅怀忠邀约街邻,把船只从沿河码头(今红军渡广场对岸)推到西岸迎接红军渡江。在张献奇、张献富、王万榜、冉崇义、陈召琮、田贵仁等40名船工的摆渡下,20余艘船只急速渡江,东岸群众在码头迎接红军,现场氛围激动人心、热闹非凡。

随后,红三军军部驻扎城东周家坨盐店桶子,贺龙住周厚奄家。贺龙和关向应接见了傅怀忠,向他阐明了红军的政策和纪律。红军在县城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县城的工商户了解了红军的制度和纪律后,纷纷送物资给红军。当日下午,贺龙等在九儒茂(今县城河东粮站旧址)召开群众大会,讲解红军与群众的关系,宣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布告》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等文告。沿河县邮政局长戴德初以亲身经历,感慨红军“官兵享受一律平等,纪律之佳出人意外”“人心归附,如水下倾”。沿河人民为纪念红三军进入黔东,故将此渡口命名为“红军渡”。

行程万里,人民至上;民心所望,执政所归。沿河儿女乌江摆船渡红军的故事诠释了党的人民立场,彰显了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我们将坚持人民立场,怀爱民之心、担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让党的事业凝聚起最强根基、最大动力,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旭日东升喷薄绚丽、如巨轮启航风正潮平。(沿河自治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