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松桃苗族自治县永安乡贺龙永安钓鱼台。
贺龙永安钓鱼台,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永安乡永安村老街组。
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和夏曦等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来到黔东地区,建立了包括贵州松桃及重庆酉阳、秀山等地部分地区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严家坡区革命委员会和11个乡苏维埃政府,建立了3个游击大队和6个游击队。区、乡苏维埃政府积极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和武装斗争。游击队积极配合红军作战,补充红军兵员,打击恶霸,保卫苏维埃政权,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拓展起到积极作用。
创建革命根据地期间,红三军曾多次出入和驻扎于松桃县的甘龙、永安等地发动群众成立苏维埃政府,红三军将军部设立在永安街上任家院子(原火烧桥桥旁)及永安附近比较隐蔽的舒家沟。出于战时的安全考虑,军部白天在永安街上任家院子办公,晚上贺龙及军部主要领导人员和部分工作人员撤住舒家沟。任家院子为四合院结构,坐东向西,由正堂有两厢组成,其前有一幢民房将其连结组合成一个四合院。遗址板壁上有红军战刻的一幅漫画形式的组字画,内容为“蒋介石走狗”。此外,还有鱼、螃蟹、蝴蝶、茶壶等木刻画。贺龙住正屋办公。
1934年8月,贺龙指挥沿河独立团从火烧桥星夜赶到沿河甘溪上坝,在红九师配合下,奔袭淇滩。红九师打败黎刚部后赶到此地宿营,配合黔东队和游击队围攻大坝。红七师在卢冬生率领下从此大本营出发向倒马坎进军,此战消灭了杨卓之保安团。贺龙命令红九师主力转移到火烧桥,红七师转移到岩柯坝(呜柯村),互为犄角之势,待机破敌。贺龙在此亲自指挥红三军在岩柯坝、火烧桥一带,击溃李成章、柏辉章两个师,保卫了革命根据地。贺龙、关向应亲率红三军主力,在红六军团李达部为向导,进入火烧桥一带,前往石梁方向寻找接应红六军团主力。10月,黔东独立师一部与黔东特区革委会负责人员到达火烧桥一带,后赶往石梁作好迎接红六团的准备。
七师政治部在永安乡鸣柯村雷家祠堂外墙上用白灰浆书写“中国红军保护苗家工农群众”12 字的标语,每字0.5 米见方,标语长约4.5 米,宽0.5 米,至今还保留着。
而在离任家院子红三军军部驻地遗址150米处,有一条河叫永安河,河的转弯处水很深,对岸是山林,背后也是高手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贺龙喜欢钓鱼,因为气候舒适,曾多次到永安河的乌杨树下钓鱼。许多群众都见过,贺龙坐在树下,留着八字长胡,脚穿布鞋,打着绑腿,腰上捆着皮带,身材壮实。贺龙手里拿着钓鱼竿,一边把鱼竿放入河里,一边吸着吸烟,嘴里吐着烟圈。出于对贺龙元帅的敬慕,当地群众就把乌杨树下的石板叫做“贺龙钓鱼台”。贺龙十分关心群众,当地群众也对红军爱戴有加,群众给红军纳布鞋及吃的东西。有诗云:屋檐下的大树怀抱着昨夜/沉睡得很香/太阳利齿/啃噬日长月久的记忆/村外的文昌阁/如一位耄耋老人端坐在家门口/守望着一缕阳光/桥下的小河/还在拼命欢唱/你是否还记得红军的足迹/贺龙的部队打恶霸/给群众分了田地/黄泥堡苏维埃政权旧址/还在往上冒着硝烟/保存完好的木屋下/流水淙淙/美妙音符悠悠欢欣/流星划亮/布谷鸟的眼晴/一棵棵大树挺直腰杆/像红军正在行进/竹海大小老少簇拥自得/浸沁山村静谧的梦/把信念悄悄举起……
1981年9月,红三军军部驻地遗址和红军战士木刻画等均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在庆祝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期间,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党研室对遗址进行了布置,陈列一些资料于正房内。(松桃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