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馆
岩口坪,位于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将军山风景区内。80多年前,由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在这里成功取得“突围战”胜利,粉碎敌人围歼我军的阴谋,为后来的红二、红六军团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红三军进入黔东地区后,根据黔东地区“群众的斗争与情绪”和“敌情的薄弱”,决定在印江、德江、沿河一带开展运动,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敌军的连续失败,使贵州军阀王家烈大为震惊。
1934年9月上旬,王家烈嫡系旅长杨昭卓率部抵印江,指挥部驻伪县政府。黔东北“8县民众联合剿共指挥部”总指挥陈廉矩亲自赴印江敦促战斗。
面对着敌人气势汹汹的进攻,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部门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反“围剿”的战斗。为了动员广大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召开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各区乡苏维埃联席会议,作出了《关于争取革命战争胜利的决议》,向根据地人民群众发出了争取革命战争胜利的动员令。
在敌人强大攻势面前,红三军采取了外线作战和“避实就虚”的作战方针,先是集中兵力,分别在枫香溪、谯家铺、来安营、刀坝等地,迎头痛击进犯之敌,挫伤敌人的锐气,然后迂回作战,寻机歼敌。
1934年9月27日,红七师及黔东纵队进入印江木黄一带活动,不料被黔敌李成章部发觉。李成章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进行包围,敌人拼命抢占了木黄东侧的老寨,堵红军往梵净山方向撤退。一部分敌人和地方反动武装也火速向木黄西侧的地茶坝推进,抢占岩口坪高地。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妄图把红三军围歼于木黄。
木黄处于丛山峡谷之中,易攻难守,部队难于铺开,地形对红军十分不利,再加上敌人猝然逼进,形势十分危急。
贺龙军长当机立断,命令黔东纵队和黔东、川黔边等独立团接替红七师主力坚守昔阳坝阵地,死死拖住从合水方向而来的援敌和向地茶推进的敌人。
约摸吃早饭时光,昔阳坝的战斗打响了,打得异常激烈,敌人误认为红三军主力已被包围,全力向昔阳坝增援。这一来正中了贺龙军长的妙计,他亲自指挥红七师主力抢涉木黄河,向敌人侧翼兵力薄弱的岩口坪发起猛攻,以便强行突破,迅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岩口坪位于将军山的中部,两边是悬崖绝壁,只有中间凹进部分有一条盘旋而上的羊肠小道,约有一华里多长,确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再加之山脚下的一条木黄河作为天然屏障。
岩口坪关隘更是易守难攻,红七师冒着密集的弹雨,奋力强攻,但由于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形,红七师前几次强攻都未成功,死伤的战士也不断增多。
面临着前有难关险隘,后有河流、追兵,背水作战对我军十分不利,贺龙军长亲临前线观察地形,组织了一个精悍的“尖刀连”再次进攻。“尖刀连”的勇士们前赴后继,节节前进,终于攀上悬岩,击溃守敌,夺取了岩口坪关隘。
敌人急忙奔袭岩口坪,妄图以优势兵力夺回岩口坪阵地,把红七师压倒在木黄河谷,实行围歼。红七师遂与敌人展开争夺战,越过岩口坪,占领了将军山高地,旋即向在岩口坪和地茶坝一带的敌人发起反攻,消灭了大量敌人,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岩口坪胜利,粉碎了黔敌李成章部妄图以优势兵力围歼红三军的阴谋。
1934年10月24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与贺龙率领的前来接应的红三军,终于在木黄镇东南的一颗大柏树下会师,两军指战员和战士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欢呼雀跃。
重峦叠嶂,山高林密。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依稀从岩口坪险要的地形里,感受当年红军在木黄历经的苦难与艰险。我们将以史为鉴,在不懈奋斗中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在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印江自治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