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札记∣退捕渔民“上岸”记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2-02-24 09:34:31 点击:

“天上星多天上星多唉,地上鱼多有吆伙......”清晨,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徐家村49岁的冉龙德驾着游船行驶在烟波浩渺的乌江峡谷,嘴里哼着打渔歌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沿河地处乌江流域,作为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水产丰富、渔业繁荣,靠水吃水、以渔为生曾是周边不少居民的生活方式。冉龙德也不例外,他有自己的渔船,靠打渔养家,大家都叫他“船老板儿”。

然而,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暂定10年的常年禁捕,这项新政策改变了周边渔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不少渔民为生计担忧。自退捕令下达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组织监督检查组,将监督执纪工作贯穿于前期摸排、巡查执法、转产安置、后续扶持等环节,督促县人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乡镇(街道)贯彻落实退捕安置工作,监督保障渔民上岸转产,推动禁捕政策落实到位。

“除了打渔,其他啥都不会啊。”起初,由于担心退捕上岸后没有收入来源,冉龙德心中万分焦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检查组督促相关部门结合冉龙德自身实际匹配就业岗位。凭借着多年驾船经验,冉龙德成功应聘到黎芝峡游客服务公司开起旅游船,成为一名掌舵旅游船的船长,每个月工资4000多元,他也成为了第一批转产上岸的退捕渔民。

“以前在外打渔常年风餐露宿,江面天气捉摸不定,运气好的话,还能捕到几斤鱼,但也不够家里的开销。现在每天跑跑游船,载着游客欣赏沿江两岸的秀丽风光,比起当年风里来浪里去的生活幸福多了。”冉龙德很是满意。

冉龙德是乌江流域退捕上岸渔民退捕转产就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县纪委监委的督促推动下,县民政局、县残联和县劳动就业部门深入退捕家庭听民声,通过发展产业、扶持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创业担保贷款等措施,解决上岸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转产就业后续帮扶工作,促进实现禁得了、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

如今,和“成功转型”的冉龙德一样,乌江部分渔民上岸后也实现了“华丽转身”,和平街道花花桥社区崔智勇在县政府创业担保贷款的帮助下在县城开起了菜馆成了“崔老板”;客田镇客田村的赵之明上岸后在菜市场找到合适的摊位,从“打渔人”变成了“生意人”……退捕渔民们怀着对乌江的感恩和敬畏,正用不同的方式回馈曾经养育过自己的乌江。

据统计,自退捕令施行以来,沿河境内退捕渔民共165人,转产渔民全部就业。

站在江边放眼望去,青山与乌江交相辉映,江水涛涛向长江奔流,没有了渔船的轰鸣、网箱的束缚、渔网的缠绕,人与鱼、山与水都呈现出最生态的模样。(沿河自治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