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700亩良田“变身记”

时间:2022-08-15 11:51:36 点击:

感谢纪委的同志,我家田里又种上了玉米、大豆,长得很好,过段时间就可以收成了,咱老百姓有粮食才安心呐!”近日,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坪场镇白蜡村村民江大叔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高兴说。

江大叔家的良田位于该村通村路沿线,该处700余亩肥沃良田连片,但此前,良田为何未种粮?事情年初纪委监委开展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监督说起。

今年3月,该县纪委监委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监督组来到大坪场镇白蜡村,发现公路沿线的大片良田里种的不是水稻等农作物,入眼尽是各种苗木,督查组立即来到田边仔细查看。

“这样肥沃的良田一般都是用来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怎么却用来种苗木?”

带着疑问,督查组决定兵分两路进一步了解情况,一组立即进村走访周边群众,到村委会了解详情,另一组则到大坪场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

“那片土地我们以前都是拿来种粮食,后来政府把地承包给公司,说要弄苗木基地,但能不能成,大家心里都没底。

“这么好的田不种粮食太可惜了……”

走访中,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向督查组反映到。

督查组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与前往大坪场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调查情况的另一组同事反馈。

“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一律不得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苗木和挖塘养殖,你们为什么没有及时制止?”

“县扶投公司和老百姓签订承包合同已经好几年了,这一片一直种的都是桂花、石楠等苗木,土地流转费已经付给群众了”该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向督查组解释道。

通过深入走访核实,督查组掌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大坪场镇于6年前对全镇土地进行规划,协调群众将白腊村746.8亩土地(共涉及流转315户)承包给县扶投公司下属汇森源公司,流转的土地用于种植花卉苗木。全县开展撂荒耕地排查整治行动后,2021年已退出456.07亩(现退出260户),剩余苗木因暂无法移除,计划逐步退出,于2025年退完。

当时春耕关键时节,督查组意识到问题整改刻不容缓,立即将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了梳理汇总、分析研判,发出工作提示函,将问题分别反馈给大坪场镇党委、县扶投公司,督促立行立改。

收到问题反馈后,大坪场镇党委、县扶投公司成立整改工作专班,制定整改措施,积极协调群众、资金,立即全面开展土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行动,让良田粮用。

截至目前,该镇已清退耕地“非粮化”面积600余亩,用于种植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粮食作物。日前,该县纪委监委专项督查组再次来到大坪场镇白蜡村时,田地里种植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长势良好,放眼望去整个大坝一片郁郁葱葱,清风拂过,掀起一浪又一浪的绿波,呈现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采取“监督+整改+‘回头看’+再监督”的模式,开展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和耕地撂荒问题监督整改建立问题和整改“两本台账”,对重点问题线索进行交办督办,实行销号管理并适时开展“回头看”,跟踪督促各级各部门守好良田管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田”。

截至目前,该县纪委监委已开展粮食安全领域专项监督检查160余次,发现并督改问题26个,推动耕地撂荒整改800余亩。

“粮食生产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决不能让一亩田闲置。”该县纪委县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步,将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粮食安全和良田管护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铁纪守护群众“粮袋子”。松桃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