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来了,有了这沟水,今年收成没问题!”75岁的黄大明看着沟渠里一股股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涌向田间,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沙子坡镇十字、青球村将零碎田、坡地平整成大田、平地,排洪沟、灌溉设施不断完善,打造高标准农田1000亩,让“粮田”变“良田”,为粮食稳产增产和粮食安全大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但7月以来,印江境内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该镇农田示范基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缺水开裂现象,千亩稻田急待“解渴”。
此前,印江自治县纪委监委抗旱救灾监督检查组到十字村随机走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地附近,只见村民黄大明站在干裂的稻田边,一脸愁容。
“老乡,农田开裂很严重,为啥不考虑用水泵抽水灌溉?”工作人员上前询问。
“我家地距离河道远,又没有抽水泵和灌溉水管,架电线太难了,只盼着老天快点下场雨……”黄大明无奈地说。
经过实地了解,原来该地块地势较高,加之水渠不同程度受损,只能靠仅有的水库解决稻田灌溉问题。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周边村寨灌溉水需求量急剧增大,水库告急。村民向镇里反映,却一直得不到解决,只能“乞求老天”。
“当前正处于水稻灌溉的关键时期,抽水灌溉刻不容缓,要尽心尽力解决村民灌溉用水问题。”督查组组长斩钉截铁地说。
了解清楚情况后,督查组立刻向沙子坡镇党委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要求整改到位。
收到整改通知书后,沙子坡镇党委立即对接南方电网铜仁印江供电局帮助村民解决抗旱用电问题。接到任务后,南方电网铜仁印江供电局立刻组织人员调集设备物资赶往十字村,进行现场查勘后,制定了可行方案。
施工现场,30余名电力工人在当地老百姓的通力配合下,顶着37℃高温开始布线、验电、通电……3个小时后,经过全体作业人员的努力,成功架设一条220伏临时用电线路350米,将天生桥水库里的灌溉水源抽到沟渠引入田地,及时解决群众稻田灌溉问题。
看到在田埂间穿梭忙碌的黄大明愁容变笑脸,工作人员紧锁的眉头也终于舒缓开来。
为做实做细抗旱保民生工作,该县纪委监委还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驻”的优势,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督促县农业农村局、气象局、应急管理局等只能部门,加强气象、旱情监测、统计和指导工作,做好防范应对准备,科学指导群众做好抗旱救灾。督促各乡镇(街道)建立抗旱救灾一把手责任制,发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奋战在夏浇一线,统筹做好配水灌溉工作。
截至目前,全县检查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0000亩、资金3000元。累计发现问题20个,及时向县农业农村局下发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存在问题的水渠3条,为群众疏通农田灌溉用水堵点28个。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守护好粮食安全,须臾不可懈怠。”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盯抗旱责任落实、抗旱物资使用、抗旱一线人员履职、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持续强化监督检查,与相关职能部门协作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秋粮保质保量颗粒归仓。(印江自治县纪委监委 田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