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细节”折射培训方式“大转变”

时间:2015-11-10 11:31:24 点击:

今年以来,铜仁市纪委紧跟“三转” 步伐,从细节着手,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切实增强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从近日铜仁市纪委举办的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培训班的一个个小小细节,就能感受到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方式的“大转变”。

细节一:预备会上“打招呼”,参加培训就是工作

来自各区县、各乡镇的200余名培训学员报到当晚,市纪委组织部就召开各区(县)召集人参加的预备会议。在预备会上,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张智同志着重谈了培训纪律问题,“培训期间就是工作时间,工作纪律就是培训纪律”。比如他特意谈到“吃饭”的问题,提出了一条条具体的要求:学员之间一律不得请吃;朋友请吃建议不要参加;培训期间不允许喝酒聚会;吃自助餐时不要浪费;严禁打麻将、进歌厅等等。张智同志还专门强调,各区县召集人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管好“自己的人”。思南县监察局负责人说:“预备会虽然只开了短短的20分钟,但很有必要”。预备会结束后,部分区(县)立即召集本区(县)学员在宿舍开会,原原本本宣读纪律要求,为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打好“预防针”。

细节二:学员代表上台讲,委局领导台下听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现状怎么样?面临哪些突出问题?应该怎么来抓?来自基层的学员代表或许更有发言权。为此,市纪委改变以往单纯听市纪委相关人员授课的方式,而是增加了区县学员代表主题发言环节。为增强主题发言针对性、可借鉴性、实效性,市纪委早在培训前半个月,就围绕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拟定了12个发言主题,比如:如何协助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如何严防纪检监察干部“灯下黑”? 当前查纠“四风”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如何让民生监督更接地气?如何加强民生监督队伍建设?等等。每个区(县)各领一题,自行确定发言的学员代表。培训首日的晚上,就进行了主题发言,此时的讲台完全属于学员代表。各区县派出的代表轮流上台发言,摆问题、谈观点、提建议,时间紧凑,气氛热烈。台下除了200余名学员外,还有一批特殊的“听众”,他们就是市纪委监察局的领导及白天上课的部分室负责人,虽然他们都静静地坐在最后一排,但都是全程参与,仔细地听、认真地记。

细节三:学什么考什么,培训效果现场测

为检测学员参加培训效果怎么样?按照“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由所有授课老师参与出题,培训结束时,组织全体学员进行现场测试。考试内容既有纪检监察业务基本知识,又有授课老师的培训重点内容,突出考察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拿到试卷后,就有细心的学员发现,铜仁市下辖某县发改局借召开离岗待退干部座谈会之机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集体聚餐的案例变成了考试试题。从测试成绩来看,学员平均成绩78.43分,80分以上95人,优良率47.5%,60分以上198人,及格率99%。市纪委组织部及时将各区(县)学员测试成绩平均分排名情况、测试成绩全市前十名和全市后十名学员名单进行了通报。松桃县参加培训的3名纪检监察干部还因测试成绩名列全市后十名被松桃县纪委下发警示提醒书,并限期书面报告整改情况。据悉,纪检监察干部因参加培训测试成绩靠后而被警示提醒在铜仁市尚属首次。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工作必须落实“三转”要求,才能跟上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虽然培训方式在变,但是寄希望培训要达到的目的没有变,正如铜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郭智敏同志在开班式上所讲,“通过讲形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当前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通过谈业务,进一步把握纪律审查工作规律,提高履职能力;通过发言交流,进一步总结提炼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好的做法,相互借鉴,推动工作”。(铜仁市纪委组织部  唐海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