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沿河自治县纪委县监委以“12345”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民生监督村务监督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民生监督、村务监督精细化规范化工作管理水平,让村务监督“神经末梢”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已创建示范村151个,开展“小监督”1500余次,发现“小苗头”300余个,提出“小建议”800余条,督改“小问题”600余个,回应“小诉求”900余个。
“1”个方案形成创建统领。按照全市扶贫领域开展整治蝇贪三年行动创建民生监督、村务监督示范工作有关要求,印发《沿河自治县民生监督村务监督三年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并发至22个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政府(办事处)以及各纪委(纪工委),为各工作组明确目标、内容、责任,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2”种方式强化创建督导。班子成员分片督导,县纪委县监委班子成员按照联系乡镇分工要求,坚持每月对联系乡镇村务监督示范创建工作开展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困难,强化工作调度,对创建工作严重滞后的乡镇进行全县通报;各民生监督组定点督导,各乡镇(街道)民生监督组通过定点的方式对各村务监督示范创建点进行督导,让该项工作督导常态化,发现一起问题整改一起,推进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3”个阶段明确创建步骤。按照三个阶段完成示范创建工作,2018年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启动全县民生监督、村务监督示范创建工作,完成全县12个民生监督组、151个村(居)监督委员会的规范监督;2019年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全县22个民生监督组、三分之二村(居)监督委员会的示范创建;2020年为第三个阶段,完成全县22个民生监督组、449个村(居)监督委员会的示范创建工作,100%实现所有民生监督组、村(居)监督委员会的规范监督。
“4”种意识夯实创建基础。通过各种会议或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深刻认识开展民生监督村务监督三年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对照目标任务,细化任务分解,确保工作有力推进。通过召开培训会、建立qq或微信群答疑等方式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学习意识,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找准结合点、突破口,立足全局、把握细节,沉下心、俯下身、钻进去,实干求成,在“干”中体现实干精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5”项建设明确创建内容。扎实抓好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台账建设、氛围建设创建内容。民生监督组按照“两室三牌一箱一台”的要求,加强阵地建设,展示机构阵地好形象。按照每个组不少于5人的要求,配齐配强民生监督组人员;县派驻机构充分发挥下派的组织优势,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要充分发挥常态的驻点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运转协调的常态化队伍。健全完善《民生监督组运行规则》、《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和教育谈话室相关管理使用制度,准确定位民生监督组和村(居)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能职责,做到制度上墙,规范执行。民生监督组抓好五本台账、五个数据报表、七项档案资料。通过会议、警示教育会、清退款物会、群众院坝会、开辟宣传专栏、书写、张贴标语,制作漫画、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典型案例展进乡镇、通过“访重助”专项行动等开展走访宣传。(沿河自治县纪委县监委 田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