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清末著名书法家严寅亮

时间:2020-09-07 10:58:18 点击:

图为严寅亮塑像.JPG

图为严寅亮塑像

严寅亮(1854~1933年),名碧承,字剩庵,号弼岑,今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场乡阳坡村人,又名“阳坡山民”、“武陵居士”,清末著名书法家。

严寅亮幼年入私塾读书,学识超群,尤好书法,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14岁便能提笔书匾联。同治十年(1872年),严寅亮在思南府考中秀才,入思南府学。

光绪十五年(1889年),赴省城贵阳考中己丑恩科举人,授四川省候补知县。光绪十七年(1891年)九月,朝廷修建颐和园竣工,向全国征集书写“颐和园”匾额,各地书法名流争相献书。因慑于帝后尊严,大都构于恭汉,故其宇工整有余,风韵不足,慈禧亲自评阅,概不中意。严寅亮受皇亲权贵庆王的嘱谕,也恭书呈献,欣然中选,并为园内楼台亭阁题写了部分匾额和楹联,均得到慈禧赏识,给予嘉奖,赐以龙纹饰边的“宸赏”玉章一枚。严从此之后,蓬山留翰,名噪海内。朝野人士亲书者,络绎不绝,凡得其墨迹者,无不视若拱壁。

光绪十八年(1892年),严寅亮偕戴锡之、廖保民等进京会试,戴锡之考入了朝翰林院,而自己落第。锡之忽于北京患病去逝,严遂护其灵柩回印,在家乡设馆施教。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复进京会试,仍未中式。因多次去北京,常到荣宝斋等文物会萃中心观摩历代名家书法,不断临池练习,吸取汉、魏、唐、宋名家的精萃,取其所长,自成一体,功底日益深厚。

不久,回到贵州,在贵阳正本书院讲课,嗣游四川在成都官书局任校勘,书局人士精心收集了他许多书法作品,进行汇编付印,题其名曰《剩庵墨试》,得到文化界,书法界高度评价。报局总编程其镶《序》云:“弼丞老友,以游蜀中,而书益进。报局同仁以其素所临池若干篇,石印成贴,于是老弼为不朽矣。”蜀名士陈矩《跋》云:“碧岑道兄书,娟秀中饶风骨,殆集唐宋诸家之长”,“铁画银钩、辉映霄汉,莫不绝羡”。名书法家张锦新题“辞”云:剩庵严子,博学多闻,以孝廉就业成坦,致力于诗古文辞,尤殚心于晋唐书法,深造有得,遂兼各体之妙”。名士张此民题七绝诗云:“云鹄飞鸿久擅名,榜题天语动神京,年来老笔纵横甚,烟墨纷氢玉版明。”

严寅亮一生谦谨,在众多赞赏声中,常以“余生平浪得虚名,愧不副实”作回答。民国元年(1912年)严寅亮回贵州,在贵阳省立男子、女子师范学校教学。

民国三年(1914年)任龙里县知事,以后连任国民党贵州省政府顾问。严在各地留下了不少珍贵墨迹,如北京“颐和园”、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广东省广州“中山公园”、“梦草堂”、贵州省贵阳黔灵山“麒麟洞”,修文“阳明洞”,黄平“飞洞”、黄果树“观瀑亭”,织金赈济亭“惠此南国”;印江梵净山“黔山第一”,“名岳之宗”等。

严寅亮学识宏博,擅长文辞,贵阳市大西门外卢焘的母亲墓园石刻联:“春晖寸草夜郎道,明月梅花慈母园”。黄果树“观瀑亭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贵阳各界追悼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大会挽联:“数虽少田横岛五百人,而义烈过之,舍身革命同时,每忆黄花冈头,点点长留豪士血;祀应陪孔庙堂七十二位,于典礼宜矣,文德武功并重,且从黔灵山外,年年举奠国民哀”,立意清新,对仗工稳,至今犹脍炙人口。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于贵阳病逝,终年80岁,归葬于故乡,墓茔在小泽沟。(印江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