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丨做帮扶户的贴心“小棉袄”

时间:2020-11-13 18:02:35 点击:

图为阙林帮助结对帮扶户喂牛.jpg

图为阙林帮助结对帮扶户喂牛

 

小洋房,玻璃窗,房前屋后花果香……这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兴街道小河村陈世仲现在的家,这居所环境令城里人都羡慕不已。有了新房,陈世仲面上也十分荣光,见我一来,他十分热情,忙着端茶、倒水、洗水果。

我是中兴街道纪工委专职副书记阙林,也是中兴街道小河村的帮扶干部。听说,在我来帮扶之前,陈世仲却不是这么热情。在人们眼里,他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有人来访,他家大门总是紧闭,他窝在屋里头一声不响。

2014年,我与陈世仲结成了帮扶对子,成为了他一家的贴心“小棉袄”。

谁知,我一入户走访就吃了陈世仲的闭门羹,不管我在门外如何叫喊,窝在屋内的陈世仲总是装作听不见。

“一间木房四壁都有裂口,柴草堆满四周……”在走访中,我一看到自己的帮扶户是这番场景,脑袋鼓胀,头都大了,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因为家里穷,不好意思待客啊……”通过走访,我从村里的邻居道出陈世仲闭门不见的原因,我总算摸清了陈世仲的“穴位”,明白了如何在帮扶“手法”上到位,下力入神。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我认为只有改善他的居住环境,才能解开的他的“心结”,于是我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危房改资金。

然而,正当我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3.5万元,新问题又出现了——陈世仲本人不仅无动力,而且资金还远远不够。

于是我组织村支两委、驻村干部三天两头去陈世仲家帮忙打起了“小工”,同时,还联系信用社帮忙解决了陈世仲的问题。

2016年,陈世仲的新房建成后,房前屋后亮堂堂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他心里乐开了花,被我真心实意地帮扶所打动,把我看着自家人,于是我们结成了“穷亲戚”。

我这个“穷亲戚”穷到哪种地步?陈世仲多年生病,腿脚不利索,完全不能劳动,家里有四张嘴巴,孩子又要上学,全靠妻子一人刨土种地,完全不够开销。2014年他就是村里的精准贫困户……如今住房的问解决了,要想让陈世仲真正实现脱贫致富,我觉得还得从产业着手。

“老陈,你都有啥技术?”

“我以前养过猪……”在一次交谈中,我了解到陈世仲有养猪的技术,便动员他搞养猪产业。

2017年,在我的动员下,陈世仲建起了厂房,养殖了十多头猪,当年收入5万多元,随后又扩大了规模,养殖生猪二十多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陈世仲养殖走上正轨时,他的猪全部病死了,这对于他们一家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喂,小阙!快来看看,我家的猪全部病死了!”电话那头陈世仲焦急的说道。

“老陈,不要伤心气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赶到现场,我一边安抚,一边打电话积极寻求畜牧站帮助,及时申请保险和补助资金。

看到陈世仲辛辛苦苦经营的产业就这样没有了,我很是痛心,为了让陈世仲从痛苦中走出来,我主动在银行做担保,帮助陈世仲申请精扶贷5万元。通过反复考察,鼓励陈世仲从头再来,搞养牛产业。

“养猪都失败,养牛能成功吗?”有了前车之鉴,谈起养殖,陈世仲一脸的不情愿。

“上次养猪,是由于技术不到位,这次我们要先掌握养殖技术、考察市场……”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后,我带着陈世仲夫妇四处奔跑走动,学习养殖技术,考察养牛品种,观摩养牛基地,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打消了陈世仲的顾虑,让他重拾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陈世仲搞起了养牛产业,有了技术的陈世仲,一边看书查阅资料、一边搞养殖,养殖场很快了步入了正轨。今年他已陆续卖出了5头,收入6万多元。

“前两天我刚刚才卖了一头牛,就得了1万多元。现在,我圈栏里还喂了8头牛,预计收入8万多元。”说到这里,陈世仲笑的合不拢嘴。

令陈世仲没想到的是,今年3月,我帮助陈世仲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每个月也算是有了固定的工资。他说:“阙林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帮扶,让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变好。”

在与陈世仲家结穷亲戚的6年时间里,我与他们一起共渡难关,共同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付诸真心,才能成为贫困群众贴心的“小棉袄”,让他们真正走出贫困。(印江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