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核实大数据监督分析反馈出来的问题线索,我们及时发现了医疗报销当中存在的漏洞,现在已经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来堵塞漏洞,确保补助资金的规范发放……”近日,石阡县纪委县监委扶贫与民生监督室到该县医保局开展监督检查,县医保局对系统反馈疑似问题线索的核实情况进行了介绍。这是石阡县纪委县监委借力“大数据”实现精准高效监督的一个生动实践。
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建立定期统计分析机制,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在精准发现问题的同时,运用监督系统互斥原理,设置互斥预警监督模型,实现权力“可视化”向监督“具体化”、管理“预警化”转变,有效破除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和数据“烟囱”,进一步织密数据“铁笼”,确保民生资金(项目)安全落地、运行。2018年以来,石阡县纪委县监委共收集录入各类数据719.92万条,涉及金额479.38亿元,通过系统对比发现问题数据17035条,涉及金额902.2万元,涉及受益对象10897人,通过对问题数据调查核实发现违规问题 3035个,立案57人,党纪政务处分57人,提醒谈话1人,警示约谈1条,批评教育1人,清退违规受益对象834人,追缴466.95万元。同时,县纪委县监委对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扶贫民生监督系统运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32个,提出整改建议26条。
大数据监督如同身体体检时的“探照灯”,能精准直击“病灶”,并绘制监督“地形图”,为开出治病“良方”提供思路、指明方向。随着民生领域监督执纪工作不断深入,该县纪委县监委在破解传统监督执纪方法、实现精准监督全覆盖上转思路、找出路,运用“大数据+纪检监察”平台,精准监督提高监督执纪效率和质量,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之路。通过锁定涉农资金、扶贫惠农政策、民政补助救助等重点领域,建立扶贫民生资金、低收入人员、村干部及其亲属信息等基本数据库,将民生领域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数据融入大数据平台,推动扶贫监督向民生监督延伸。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各业务部门、各乡镇贵州省民生资金监督系统反馈疑似问题线索处置情况的跟踪核实情况,对系统中已整改销号的问题数据进行抽查复核,力求真改实改,确保系统反馈的疑似问题线索能够得到及时销号,并督促相关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职能职责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实现线上监督与线下监督的无缝衔接。”石阡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石阡县纪委县监委 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