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思南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到红薯种植基地了解情况
初夏时节,微风送爽。走近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红薯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有序地翻土、挖窝、施肥、植苗……“女儿、女婿和外孙都外出务工了,我和老伴身体还算硬朗,加上种植红薯劳动强度不大、技术要求不高、销路也有保障,于是免费领取了9包复合肥和9亩红薯苗,预计四个月后可收入2.7万元。”周寨村新寨组68岁村民任永安正兴奋地算着“收入账”。
像任永安这样年老不能外出,在家种植红薯发家致富的农户,周寨村还有170多户。谁能想到,以前主要用来喂猪、喂牛的“小红薯”,如今托起了群众的致富梦。
周寨村“小红薯”如何成就大产业?事情还得从思南县纪委监委开展的一次扶贫民生资金项目专项监察说起。
几年前的一天,县纪委第四专项监督组刚走进周寨村,便接到该村回香沟组群众反映“村级发展的红薯粉加工厂运行不正常,群众未能正常分红”的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红薯产业发展失败?
随后,工作人员采取入户走访、查阅资料、个别谈话、实地核查等方式调查了解该村红薯产业发展情况。
原来,周寨村申请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100万元发展红薯种植3000亩,并配套修建了红薯加工厂。由于种植红薯品种出粉率不高,加工的红薯粉品质不佳、市场销路不畅,加之村合作社资金周转困难,导致产业发展遇到瓶颈,被迫停产,群众未能分红,意见较大。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产业发展是关键。”专项监察组通过分析研判,立即形成问题清单反馈至三道水乡党委政府,要求制定整改措施,限时抓好整改,确保产业发展资金真正惠民利民。
接到问题反馈后,三道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委会,组建工作专班到周寨村实地调研整改。
经深入调研和座谈动员,周寨村春晖人士张诚回村,在原有的基础上,出资4500万元成立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能人大户+农户”的产业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红薯加工厂,公司负责投资、经营和销售,乡党委政府、周寨村委负责土地协调、组织劳力和矛盾化解,原红薯粉厂资产按100万元资金入股公司,采取8%比率进行固定分红。
如今,红薯种植基地已扩大至全县20多个乡镇及周边区县,2021年种植总面积达到7万余亩,带动6000余户22000余人就业增收。
“红薯全身都是宝,红薯可以生产加工成优质淀粉、粉丝、粉条和粉饼,苕叶尖是夏天的时令蔬菜,苕藤可作为青贮饲料,薯渣烘干后可作饲料。”公司法人张诚介绍道。
目前,该公司正在投资建设调味包加工厂,并计划建设日产12吨粉丝粉条生产线2条,红薯片、红薯干、红薯条生产线一条,10000吨干淀粉库房一座,科研、展览、培训中心一个。
“下步,我们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纪检监察职能职责,持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及时督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提供纪律保障。”思南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思南县纪委监委)